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县域城镇旅游的区域形象整合(5)

2014-04-10 01:11
导读:最后,政府部门要完善形象维系系统。旅游地形象维系指以旅游形象为基础,持续不断地想办法加强该形象并向公众传递形象信息,使旅游地形象潜移默化

  最后,政府部门要完善形象维系系统。旅游地形象维系指以旅游形象为基础,持续不断地想办法加强该形象并向公众传递形象信息,使旅游地形象潜移默化地在旅游者形象系统中扎根。旅游地形象维系系统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形象、旅游企业形象、居民、旅游从业人员形象、视觉形象等,显然,形象维系系统是一种综合性的长期性的工作,必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传康,伍光合,李昌文.综合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周志红,肖玲.论旅游地形象系统的层次性.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1)
  4.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地理科学,2000.12
上一篇:江西森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