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2)
2014-08-28 01:44
导读:2、非物质性引力子系统发展动力不足 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程度低,多数游客在欣赏优美的梯田风光以外,对龙脊和梯田的悠久开发历史、所具有的文化功能
2、非物质性引力子系统发展动力不足
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程度低,多数游客在欣赏优美的梯田风光以外,对龙脊和梯田的悠久开发历史、所具有的文化功能和人文底蕴基本上没有触及。村民自身对民俗文化旅游活动的组织能力有限,表现形式陈旧,以村民自组歌舞队为主。龙脊的梯田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梯田旅游核心资源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封闭的梯田农业经济下,民族文化和习俗是劳动人民在生产之余自发采取的反映他们对生活热爱之情的表现,一般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旅游经济的介入,使得原本单纯由精神需求趋动的文化享受,发展成为有消费需求拉动的,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文化利用。
3、梯田旅游支持子系统对运行系统的支持力不足
梯田旅游业在解决龙脊山区部分剩余劳动力、拓展当地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单一经济结构的同时,也争夺了部分原本应投入梯田农业的资源。
旅游经济的介入,使原本农业经济下的生产组织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然而梯田旅游动力支持子系统没能对变化了的梯田地区经济运行做出反应。没有及时提供足够的旅游教育和
培训,促使龙脊旅游服务能力提高;没能有效引导建立创新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利益分配方式,促使龙脊旅游经济发展实现市场化和规范化的同时协调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没能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开发文化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新形式。
三、梯田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要实现梯田旅游的和谐发展,除了考虑各子系统对梯田旅游系统发展的牵引、推动和支持,还应重视梯田旅游系统发展对各独立子系统的反馈作用。单方的旅游发展动力支持是一种耗竭性的,不可持续的发展,只有在农业经济、旅游经济、文化传承、梯田社区互相兼容共同发展下,才能形成梯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1、旅游发展对梯田景观生产子系统的反馈
保持梯田原有的农业经济价值或旅游审美价值不下降,避免物质性生产子系统运行动力不足,需要旅游经济对梯田的利用进行经济补偿,促进资源利用结构的优化。对梯田农业生产的经济补偿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景区内社区居民依据田地的使用权所拥有的资产收益;真正在耕种梯田的村民所应得的梯田景观维护补贴,体现梯田作为旅游资源所获得的经营收入和旅游开发引起梯田农业成本增加的补偿;梯田农业公共事业部分的储备金,用于景区内梯田水利等公共开支。
2、旅游发展对文化生产子系统的反馈
旅游发展对文化生产的反馈作用除了通过资源补偿促进村民对旅游文化产品生产的积极性外,还应包括通过旅游发展使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通过旅游发展使文化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唤醒本民族对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觉悟,自觉地去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3、梯田旅游发展对支持子系统和中介子系统的优化推动
通过发展旅游推动梯田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消除贫困、改善卫生医疗条件、提高文化水平和人口素质、完善基础生活设施,旅游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发展。
通过旅游业的强关联作用,带动梯田景区地区其它中介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梯田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4、旅游发展对消费子系统的影响
消费子系统的需求将受到梯田旅游的发展状况以及中介系统、引力系统、支持系统综合动力的共同作用,并且影响个人对梯田旅游的需求、出游倾向、消费观念和偏好。
【参考文献】
[1] 彭华: 旅游发展驱动机制及动力模型探析[J].旅游学刊, 1999,(6):41。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2] 数据来源:龙胜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B/OL],龙胜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