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
2014-08-28 01:44
导读:旅游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梯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基于旅游动力
【摘要】基于旅游动力
系统理论研究的有关成果,本文建立一种由多维循环动力趋动、并能实现正向收益累积的梯田旅游发展动力模型。 【关键词】梯田旅游 动力系统 可持续发展机制
梯田旅游是一种以乡村梯田景观及其文化为旅游主要吸引物的资源吸引型旅游。彭华(1999)提出旅游发展动力是一个由旅游消费牵动和旅游产品吸引所构成的,并与消费引导和发展条件所联系的互动型旅游动力系统。这一动力系统模型,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旅游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有资源、有市场,并在中介和其它支持的外部环境下,以实体性或非实体性旅游资源,生产出非实体性为主的旅游产品。笔者依据其理论分析桂林龙胜龙脊景区的梯田旅游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剖析问题。
一、龙脊梯田旅游动力系统结构现状
1、龙脊梯田景区的支撑系统条件
(1)硬环境。景区位于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桂林至龙胜321国道可达,有柏油路通往景区,景区内道路以青石板盘山路为主,周边为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两个核心景区——平安寨和大寨是当地少数民族聚集居住点,以干栏式吊脚楼为主要建筑。社区基础设施基本满足本地居民生活与旅游的需求,生活用水为山上自流水,通电、通电话、通因特网。
(2)软环境。龙脊梯田地区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并存,旅游经济的发展以农业梯田生态景观为主要支撑,社区居民普遍对龙脊梯田旅游的发展前景乐观。龙脊地区是瑶、壮、苗、侗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其中平安寨以壮族的北壮为主,大寨以瑶族的红瑶为主,民风纯朴,社会秩序良好,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依然保持。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近年来龙胜县委、县政府采取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战略,制定旅游开发优惠政策并在资金投入上给予支持,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龙脊梯田旅游业的发展。
2、龙脊梯田旅游需求子系统
近些年来龙脊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保护良好势头,笔者以龙胜县的旅游相关指标来间接反映龙脊旅游旺盛的需求。2001年龙胜县接待游客12.7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8.45%,是1990年的2倍多,旅游收入达到1839万元,是1990年的68倍。2004年1-6月,全县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3.89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境外游客1.24万人,增长137.7%。实现旅游营业收入1343万元,同比增长8.13%。
3、龙脊梯田旅游引力子系统
龙脊景区以66平方公里的梯田、杉木结构吊脚楼民居建筑群为主要物质性旅游资源,以梯田农业耕作文化和民族文化为主要非物质性旅游资源。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形成旅游地的梯田景区又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提供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促进梯田地区旅游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梯田旅游为观光、休闲、文化体验型产品。平安壮寨开发有“七星伴月”和“九龙五虎”景点,大寨观景点为“大界千层天梯”、“西山韶乐”和“金佛顶”;吃有传统的水酒、油茶、竹筒饭,住为吊脚楼;可以观看民俗歌舞表演、购买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目前景区经营权归属桂林龙脊温泉旅游公司,组织龙脊地区的旅游活动和营销活动,但不在村寨内设服务点,不从事旅馆、餐饮业,景区内的经营由社区村民负责。
4、龙脊梯田旅游发展中介子系统
龙脊景区自1996年开发至今,已成为国内外旅游者喜爱的风景点,电视、广播、互联网都能搜索到相关的信息;主要经营的旅游社有龙胜县旅游总公司、桂林龙脊温泉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等;县城客运公司有空调大巴可到;中介子系统通过广告宣传、
交通运输等服务把龙脊梯田旅游产品推向市场引导消费,同时又将旅游需求信息反馈给供方,促进和调整旅游产品的生产。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二、龙脊梯田旅游动力系统现存矛盾分析
1、物质性引力子系统发展动力不足
梯田旅游业在解决龙脊山区部分剩余劳动力、拓展当地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单一经济结构的同时,也争夺了部分原本应投入梯田农业的资源。造成梯田景观维护力减弱、审美质量下降。具体表现:旅游设施、农家乐的扩建与梯田争夺有限的土地和水资源,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污染农田;由于传统梯田耕种农业的相对收益低,资本更倾向于投入收益高、见效快的旅游经营;多数当地居民尤其是年青人,更愿意选择从事旅游接待业而放弃梯田耕作与农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