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带的建设构想(4)
2014-09-29 01:13
导读:4 区域內旅游文化竞争更趋激烈 为取得旅游发展的竞争优势,地方之间的比拼更趋激烈。如苏、锡间愈演愈烈的“太湖之争”;宁波、上虞、宜兴三地的“
4 区域內旅游文化竞争更趋激烈
为取得旅游发展的竞争优势,地方之间的比拼更趋激烈。如苏、锡间愈演愈烈的“太湖之争”;宁波、上虞、宜兴三地的“梁祝争抢”等。旅游文化的争夺是旅游竞争在新时期的显性化表现,对区域旅游合作的展开势必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威胁。
因此,本着扬长避短的原则,笔者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旅游带的建设提出如下对策:
1 加强行政合作,促进区域旅游发展
实施协同推进战略,提升区域旅游发展的支撑力 要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局面的形成,区域内新型旅游经济竞争从粗放走向集约就成为必然。因此,在
行政管理方面,打破各地行政上的条块分割,尝试建立具有实效的区域内城市间的联合机构,根据各城市的不同优势,建立合理的分工体系,争取做到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将使区域内的整体资源得以自由流通与重新组合,实现区域旅游发展一体化。当然,加强行政合作,并非行政合并,也不盲目追求联合,更不能急于求成,而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以资源优化和区域优势为着眼点,逐步尝试。如可以先建立各种职能的管理机构,然后逐步过渡。江、浙、沪旅游质量监督网、联合旅游质量投诉中心等就是很好的尝试。
另外,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上海将实行“三港两网”交通规划建设。“三港”即空港、海港和信息港;“两网”即陆上交通网、内河航运网。“三港两网”是上海联系世界、服务全国的重要载体。也是联结全国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它的建设,事实上将长江三角洲内的许多城市拉人上海的紧密都市圈,在政府主导旅游业的背景下,各地政府部门、旅游管理部门应主动与上海相关部门接触,通过友好磋商,就各地与上海旅游无缝对接在政策、法规、利益分配等方面达成谅解,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2 革新经营理念,发挥“系统经济”的优势
实施敏捷旅游战略,提升旅游行业应变力 目前,旅游业已开始向其它领域不断扩展,形成牵涉到广泛经济社会构架的综合性产业。而且,旅游经济效益的最终实现也要依靠旅游部门同其它相关部门的协调发展,从而达到系统经济的良性运转。因此,革新经营理念,树立大旅游的全局意识,加强相关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联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经济地位突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信息、技术、房地产、交通业发展迅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就应加强与这些行业的交叉联合,形成“系统经济”的优势。如通过各小区域内的旅游集散地的建设与联网的尝试,来实现整个区域的旅游通信网络;建立区域内城市间的交通IC卡一卡通,努力使区域旅游交通达到“零阻力”的目标等,使整个区域内具有较完善的旅游无障碍体系、服务体系、标准化体系、数字化体系、诚信经营体系、安全保障体系,以游客为本,为民、便旅、亲客,处处体现亲切、舒适、便捷、安全。
3 改革经营模式,探索区域旅游带的发展新路
实施深化改革战略,提升区域旅游内升力 区域旅游合作过程中,应突破陈规,尝试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由政府投资为主向政府投资引导,外资、民资等多渠道投资转变,大胆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渠道、项目建设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保证旅游投资供给。如积极鼓励并吸引国内民间资本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流向旅游开发领域,直至建立跨区域的旅游开发、经营或服务公司等。笔者认为,为适应各类旅游细分市场发展的趋势,应实施区域协同战略,在“十一五”期间先重点联合建设两个跨区域旅游区:(1)沪苏杭金三角旅游区,整合都市、文化 山水旅游资源,合作开发各类旅游活动,建成沪苏杭金三角旅游区;(2)苏锡常太湖城市群,协调开发太湖旅游,各有重点、各具特色,共同建设高品质的旅游区。4 尝试联合营销。形成区域旅游带的“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