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基于“软能力”培养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

2013-06-09 01:10
导读:电子商务论文毕业论文,基于“软能力”培养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在专业国家示范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

摘要:在专业国家示范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明晰了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专业对应岗位群所需要的外贸业务协调等核心能力,将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于讲诚信、重外语、擅沟通、精业务,创新和实践了基于软能力 训练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软能DiJ~l练;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案
2006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在示范建设的过程中,专业依托宁波国际商贸平台,与永发集团等外贸企业共同开发基于软能力训练、体现职业特色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深入分析外贸服务类专业的任务与能力特点,构建比较系统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按照专业对应岗位群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我们将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于讲诚信、重外语、擅沟通、精业务,以软能力训练为核心进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一、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困惑.专业边界界定的困惑在高职高专的专业目录里国际商务专业(620305)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620303)以及国际贸易实务专业(620304)并列为经济贸易类专业(620300)。由于国际商务专业与相近专业的岗位群有交叉,能力目标相近,存在着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模糊、专业特征不明显等情况。对于国际商务专业的任务与能力特点有待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梳理,以职业岗位群为目标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尚未形成。
  人才培养路径的困惑由于工业类专业职业能力的显性程度比较高,因而其培养方式比较容易把握,对服务类专业来说则比较困难,因为服务类专业的职业能力往往是隐性的;对高职服务类专业来说尤其困难,因为高职培养模式必然要追求高层次,而培养目标定位越高,其隐性程度也越高。在找不到合适路径的情况下,许多高职院校往往简单地采取了理论(高)加技能(低)训练的方法,具体表现为课程体系设计缺乏逻辑主线,能力训练整体性不强,显然这一方法是与高职教育的特征不相吻合的。那么高职院校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软性职业能力,如何有效地培养商务情境中的沟通与业务处理能力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人才培养载体的困惑传统国际商务教材内容陈旧,许多新国际商务规则与操作技巧没能及时反映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中,毕业生知识和技能滞后于经贸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对于如何走出课堂与实践接轨,通常的做法也就是课堂加机房,在创设弹性化的教学情境上没有获得实质性的突破。
  外语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不够。主要是由于教师的复合能力有限,导致二者结合度不高,要么教英语的教师不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和专业知识,要么教专业课的教师英语水平又不够高,当然在教学中就无法使外语和外贸专业有机融合,也就导致学生的实际应用外语到商务环境中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对外经贸业务也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中国企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渗透海外市场,特别是2004年7月l 起施行的新外贸法,允许个人经营进出口贸易,我国外贸业面临了全新、多变的发展机遇。国际经贸类人才数量和质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瓶颈。
  为了适应浙江省、宁波市加快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学院紧紧围绕现代服务业产业,面向区域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积极优化和创新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业的涉外商贸服务人才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主要功能。国际商务人才定位于外贸工作的协调与沟通,未来的职业发展岗位为外贸管理岗位。其培养目标:主要培养能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外贸销售、外贸单证、外贸跟单、涉外商务代理、涉外商务咨询以及其他涉外商贸服务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商业职业基本道德规范,遵守守法、诚信、公平、敬业、服务的十字商业职业道德准则,具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商业信用观、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商贸职业道德。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规格:讲诚信、重外语、擅沟通、精业务。
  三 深入分析外贸服务类专业的任务与能力特点。构建系统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外贸服务类专业的任务与能力特点是国际性、整体性、协调性以及多变性。
  国际2l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 学习 内在的财富 ,向我们传播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四个学会 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四个学会 中除了学会做事需要专业能力,是能够用具体的量化指标来衡量的硬性能力,其余三个则是软性能力,具体表现为: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国际专业岗位群所需要的核J 能力。由于硬能力指标具有易于显 化、程序化、量化等特点,因此高职教育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多数课程是培养硬性能力的课程,即职业技能相关的动手操作训练课程。由于软能力 具有内隐性、不易被表述清楚和明确量化,很难找到合适的明确的课程,在教学计划里很难有位置。因此,探索适合培养学生软性能力课程模式以及培养方法是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在国际商务专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软性职业能力,必须把软性能力变成具体的教学内容。但是仅采用课程训练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因为软性能力有它的特殊性。在教改中我们尝试讲座+多课程渗透+专项训练的培养方式。如外贸业务协调课程中与客户联络这项工作任务,其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可表达为:(1)熟练书写外贸函电;(2)能进行客户接待工作,能独立进行商务策划书的写作;(4)能根据辅助有关人员与外商进行商务谈判。若把其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抽象地表达为协调能力,那么这种能力由于教师难以把握其具体内容而不具可教性。同时开设沟通技巧、演讲技巧、团队管理、谈判技巧、会议管理等软能力课程。增加学生在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国际商务专业软能力培养方法:
  教学方法从原来传统的演讲式、单向模式,向多样化、双向模式转化,采用国际通用的体验式、项目化教学训练体系,在教师的引导下,从项目逐步引出学习内容,从是什么 的知识性学习转化到为什么的能力型学习,即为什么学、如何应用。
上一篇:商务管理茔英教学模式的探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