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构建中国一东盟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条件和

2013-07-09 01:11
导读:电子商务论文毕业论文,构建中国一东盟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条件和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
                     作者:龚运欢 罗夏宁 罗文彬

  一东盟  信息化  商务平台
  文章探讨了广西中国警东盟区域性信息服务的区位优势,借鉴阿里巴巴的运营模式,提出了构建中国一东盟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的模式,以及应充分发挥本地信息服务提供商优势,合力打造能够服务于广西各行业、各部门信息化商务平台的对策
  电子商务作为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产物,产生于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它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交易双方为主体,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信息化为依托的全新商务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和消费模式,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要素的有机结合,给世界各国和全球经贸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
  1构建中国一东盟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的重要条件
  1.1我国构建对接东盟的电子商务平台的机遇2000年7月,东盟第三十三届部长级会议宣示了发展电子商务的目标。2000年11月,东盟10国首脑共同签署了“电子化东盟”框架协定,朝具体的中国一东盟区域性电子商务合作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双方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决定在lO年内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2004年到2009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了6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一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从首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开始,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承办方就倾力打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南博网,通过建立一个庞大的产品、企业、投资数据库,逐步实现网上展示、网上洽谈、网上交易,实现贸易配对和项目对接,为我国和东盟企业创造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以上这些都为我国和东盟提供双向互动的合作平台,并为构建中国一东盟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创造条件。
  1.2广西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广西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和前所未有的历史挑战。广西地处我国南疆,是内地联系东南亚的“桥头堡”,在未来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将成为我国与东盟的信息高地和集散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中国一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启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规划与建设,提出以港口建设为龙头,以发展沿海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城市群为依托,同时包括玉林市和崇左市的和物流区,努力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一东盟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此项决策,体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层对信息化建设的审时度势和高瞻远瞩。
  2适合构建中国一东盟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的模式
  2.1目前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
  把广西建成中国一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加快信息化建设,需要利用合适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来构建起中国一东盟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目前,电子商务有主要有3种运营模式,分别是C2C型电子商务、B2B型电子商务以及B2C电子商务。C’是指个人,…B’代表企业,…2’的意思是说这种关系的维持是双向的。
  2.2我国最成功的B2B型商务运营模式
  首先,B2B型电子商务是一种企业对企业之间的商务运营模式。在我国最成功的B2B案例是“阿里巴巴”。“阿壁巴巴”是目前全球最大网上交易市场和商务交流社区之一,创立于我国抗州市,在大中华地区、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共设有5O多个办事处。“阿里巴巴”从创建开始就有明确的商业模式,这一点不同于早期的互联网公司。早期的互联网公司主要是以技术作为驱动的,创始人大都是机或通信技术等方面的专家或爱好者,由自娱自乐到创造出有特色的网站,进而才摸索可能的服务及盈利模式。
上一篇:浅析现代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合同法演变与完善 下一篇:关于电子商务安全管理体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