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现代化——电子商务最后的街垒(3)
2014-09-22 01:05
导读:3.2建设有地方特色或行业特色的区域物资集散中心 目前,很多城市、地区制定了物流发展规划,占有关资料统计,截止2005年底,全国在建和已经建成的以
3.2建设有地方特色或行业特色的区域物资集散中心
目前,很多城市、地区制定了物流发展规划,占有关资料统计,截止2005年底,全国在建和已经建成的以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冠名的物流基地多达894家。可以说,全国各地正兴起一股“物流热”。然而,有多少物流园区真正发挥了效益,有多少物流园区只是跟风而上,借概念立项圈地,而对物流园区的主要功能和特色则心中无底,相信建设者们心中有数。因此,如何结合各省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建设有地方特色或行业特色的区域物资集散中心,服务于区域性的经济战略,从而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腾飞,同时避免盲目建设、重复投资是各级地方政府
经济工作中积极引导市场经济向健康、有序竞争的方向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3.3构建无盲区的城市末端物流配送网络
电子商务末端物流始终是其物流体系中的一个软肋(所谓最后一公里配送)。对此,可以充分利用邮政物流网络和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两条途径加以解决。
中国邮政拥有最庞大的联系千家万户的实物运递网。截止到2002年底,邮路总长度已达300万公里,汽车4.6万辆,飞机10架,邮船10艘,建立了适合电子商务环境的快速高效干线运递系统,实施了集装箱和信盒运邮,实现了116个城市间互发邮件越日递;网络组织实施中心局体制,全国共有201个中心局,其中一、二级中心77个;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合作,成立了中国邮政航空公司,组建了邮政航空快速网。截止到2002年底,适合物流业务发展的51个一、二级中心已新建或改造完毕,拥有贸易信函制作系统584套、信函分拣机116套、包裹分拣机123套,邮政生产用房达2 816万平方米;全国邮政局所、服务点7.6万处,其中电子化局所17 662处;改革了投递体制,在全国尽大多数县以上城市,实施了包裹上门投递。与实物投递网相配套的信息网即“邮政综合计算机网”,覆盖1个全国信息中心、31个省信息中心和205个邮区信息中心,采用ATM技术、帧中继技术和语音压缩及交换技术,传送的信息种别以IP型的数据业务为主,兼顾语音、视频等通讯业务;在全国中心、省中心、邮区中心、电子化支局所建立局域网节点,构成若干个局域网,采用TCP/IP协议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成为支撑中国邮政所有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网络。另外,全国联网的“绿卡”工程和以“183”为特服号的接进系统及网站、以“185”为特服号的客户服务中心、全国资金结算中心的建设为主体的“电子邮政工程”,充分显示了中国邮政在处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综合能力的巨大上风。2003年1月,中邮物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按照国家邮政局物流发展的总体目标,中邮物流有限公司要建立体制先进、结构完善、组织有序、运行高效的治理体系。目前,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正在按照“***公司制”为基础结构,建立公司体制和市场运行机制,成立各自独立的邮政物流公司。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总公司,对各省市邮政物流公司实行投资控股,通过资产这一纽带,实现对各省市公司在业务上的治理和指导,从而建立全国同一的市场营销体系和业务运行体系,在全网形成有效的监控体系,充分发挥中国邮政整体营销资源的上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同一品牌、同一治理、分层负责、属地运营的营销体系,从而为配合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高要求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可以说,在中国发展电子商务离不开邮政物流。同时,电子商务也为中国邮政的发展创造了无穷的空间。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然而,邮政从传统的函、包、汇、发,到新兴的特快、储蓄以及贸易函件,各项业务一直面向广大个人消费者,邮政物流的最新定位也是在体积小,重量轻,附加值高的商品。这与电子商务的B to C交易形式所需的物流配送方式十分吻合。另一方面,无论是生产资源、手段、技术、运作流程,还是客户资源等方面,邮政独占的竞争上风与发展B to B物流服务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隔和冲突。不论对上家——产品制造商,还是对下家——厂家的代理商或经销商,邮政目前尚未有很好的客户关系积累,邮政的竞争上风得不到发挥。这恰好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了大展身手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