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2)
2014-11-21 01:24
导读:从对技术和商务要求的侧重点的不同,电子商务岗位可划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技术为主的电子商务岗位.如网站设计和数据库维护职员等;二是以商务为主
从对技术和商务要求的侧重点的不同,电子商务岗位可划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技术为主的电子商务岗位.如网站设计和数据库维护职员等;二是以商务为主的电子商务岗位,如网络营销、网络市场调查等岗位;三是电子商务项目经理、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和研发员等岗位。
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
近几年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现已初步形成由大中专院校、教育培训机构和远程教育构成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
1.大中专院校的学历教育
为了适应电子商务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部2001年首次批准13所普通高校开展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招生工作。到2005年全国共有27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700余所高职院校、上千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此外还有很多非电子商务专业也开设了电子商务方面的课程,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体系,大中专院校成了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基地和主力军。
2.教育培训机构的短期培训
1999年劳动和
社会保障部制定了《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标准》,将电子商务职业岗位设为4个等级:电子商务员、助理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师、高级电子商务师。从2001年起。全国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始推行电子商务师培训和认证工作,培养了数万名电子商务员和助理电子商务师以及数百名电子商务师。
3.远程教育
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多在职职员无法参加集中培训和大中专院校的学历教育,采用远程教育就成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又一方式。利用Internet,学员可以选择自己感爱好的电子商务课程,可以在网上与专家讨论、与学员交流、完成作业、直至网上考试。通过网上培训,既可以节省学员的培训时间和本钱,又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培训服务。如二十一世纪电子商务网校、FM365网校等远程教育机构,在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题目
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滞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题目,这些题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方向不明
电子商务是个新兴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需要的是不同层次、不同种别的电子商务人才。很多学校在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时缺乏严格而科学的论证,对电子商务概念的界定、理论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缺乏理论研究和实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方向不明。培养的是学术型的电子商务人才,还是技能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是网站设计和数据库维护等技术型的电子商务人才,还是网络营销、网络调查等商务型的电子商务人才?毕业生能做什么工作,适合哪些就业岗位?对这些题目有的学科负责人和专业教师也说不清。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出现需求旺但就业率低的矛盾也就不足为奇。 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由于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不明、定位不准,导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出现盲目性,课程体系缺乏对培养目标的支撑,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在课程建设上或注重电子技术内容,或注重商务教学,或把电子技术和商务课程简单叠加和重组,缺乏融电子技术与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如何针对电子商务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取舍、优化整合,做到该弱化的弱化,该强化的强化,在这方面改革力度不大,往往是将传统的电子技术类或商务类课程内容进行简单的删减。
3.师资气力薄弱
目前,高校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计算机专业教师转行而来,另一部分是从经济治理、企业治理、市场营销等专业教师转行而来。他们基本上是通过自学、参加有关电子商务的研讨会或培训班获得这些方面的知识,因此,这两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都存在着缺陷,计算机方面转过来的教师对商务了解得少,懂商务的教师的计算机操纵技能又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教师缺乏在企业从事电子商务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