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控制措施律毕业论文(2)

2013-06-26 01:16
导读:2.社区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社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尤其是针对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

2.社区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社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尤其是针对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在我国社区却很少对其居住地的居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导致未成年人法制观念薄弱,不清楚什么是违法犯罪行为,甚至犯了罪还不清楚自己触犯了刑法。并且我国大多数社区在法制宣传上面做的工作不到位,不彻底。在这种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上大多只是走过场,走形式主义,敷衍社会和上级,即使未成年人参与了相关法制教育的活动,也并没有起到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效果,这和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的效果是一样的。
在加强社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方面,社区要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创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活动,通过知识竞赛、宣传栏、展览、演讲和模拟法庭等多种方式,开展社区系列普法宣传。帮助未成年人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社区还应该注重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帮助社区未成年人掌握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必要的自护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防范能力。社区必须要抓好未成年人犯罪的源头控制工作,实现提前介入,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社区未成年人犯罪的源头控制工作,做好社区未成年人教育管理责任的衔接工作,在学校、社区之间建立信息通报制度,以便及时掌握社区内学生的状况,承担起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责任。
(三)加强社区的治安管理,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社区治安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是否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社区治安混乱往往导致社区内犯罪率高,社会风气差,居民生活缺乏安全感,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的未成年人容易对社会形成消极负面的认识,甚至受到社区中不良人员的拉拢和引诱,加入犯罪团伙。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对于社区治安的管理,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规范对社区流动人口的管理,维护社区治安。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期,人口的自由流动成为必然趋势,而流动人口犯罪正逐渐成为破坏社区治安的重要原因。如果社区的流动人口数量过多,加之缺乏有效的社区管理,使得社区中的流动人口处于无序状态,从而会增大他们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导致社区内的违法犯罪率上升,破坏社区治安和社会风气。因此,社区应当将流动人口同当地常住居民同等对待,将流动人口问题纳入到正规的社区管理体系中,给与流动人口和本地常住人口同等的待遇。此外,还应加强流动人口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有效地适应城市社区生活,减少它们的社会疏离感,防止外来人口因受排斥心理而产生危害社区人民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2.社区必须加强对闲散未成年人管理,对于社区闲散未成年人进行妥善安置和处理。
闲散未成年人在我国是指未满18周岁,不在学、无职业的青少年群体。闲散未成年人包括没有固定居所,失学辍学,在外打工和协助父母经商的,未接受完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等。这一群体在社会交往、社会联系上往往呈现出一种单向度的无理性状态。他们在与不良伙伴的交往过程中,不仅容易使他们错误的社会意识,不良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得到强化,而且还可能形成地域性的不良群体和犯罪团伙。在闲散未成年人之间的交往中,由于闲散未成年人对朋友信任和依赖程度比较高,导致其相互间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大。这让闲散未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朋友的引诱、唆使而进行违法犯罪行为。总之,由于闲散未成年人行为方式的趋同性,以及不良行为的交叉感染,使得闲散未成年人一步步地滑向犯罪的深渊。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闲散未成年人作为犯罪的高危群体,做好这个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管理工作,更成为了社区预防未成年人工作的重点更是难点,而管理好了社区闲散未成年人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遏制社区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对于社区中失学失业的闲散未成年人,社区应该积极与学校联系,帮助他们重新就学,这是解决闲散未成年人犯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而对于不愿重新就学的闲散未成年人,社区应该与街道、劳动、工商等部门联合,加强未成年人的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服务,增强他们参与市场竞争、就业上岗能力,只有安置好闲散未成年人的就业,让他们有工作可做,不再无所事事整日游荡,才能消除他们的犯罪隐患。
总之,对于社区治安情况的改善,不仅要求公安机关扩大社区警务服务范围,投入更多警力和精力,更要求社区及时的将社区内的最新犯罪动态以及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情形及时反馈给警方,并且社区应该及时了解社区内最近的治安、人口居住状况,以防患于未然,降低犯罪现象的发生,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社区居委会还应该加强对本区未成年人尤其是在读学生的管理,与学校和其他社团定期联络,同时掌握本辖区内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社交状况,发现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规劝、促导,或者及时与其父母联系,把真实情况汇报给父母,帮助其父母做好管教工作。只有通过多方协作,才能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
三、结语:
今天的犯罪未成年人,可能就是明天的犯罪成年人,由于社区预防在整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体系中占据了基础性的地位。因此,社区应该充分调动社区内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参与到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预防控制体系中,只有集合更多的力量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才能达到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上一篇: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犯罪预防思想的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