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我国国际私法立法不足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国际私法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不足,笔者认为,存在着诸多的因素,概括如下:
(一)历史原因
漫长的封建社会的自给自足经济状态,使我国在长时间内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国际私法,而我国国际私法植根于计划经济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被动、保守等历史局限性。首先,立法之初,由于市场经济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发展,亦步亦趋,消极观望。其次,刚刚从西方势力的封锁和打压中提过神来,进行改革开放的尝试,市场发育根本不可能充分。此外,社会主义国家尝试市场经济也是第一次,前无古人,全凭摸索前进,无成功案例可鉴,结果只好需要什么就制定什么。再次,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属地主义的影响,在立法范围上眼界狭窄、内容有限。加上当时开放时间不长,国际私法的现代立法刚刚起步,存在着经验有限,立法人员不足,信息不全,手段落后,人才培养的科教投入不够的状况。而随着我国加入WTO,涉外民商事的剧增,其相关法规的需求与日俱增。当代世界,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航天、海洋的方面高新技术的发展,以internet为中心的信息产业及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都向我国国际私法立法提出了历史性挑战。
(二)指导思想原因
我国相关部门对国际私法立法进行大局把握的指导思想存在误区,极不可取。首先,等待观望的保守思想。迟迟未将国际私法系统立法提上日程,一方面在等“时机”如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另一方面在等其他国家所谓的“成功经验”,此外就是等待相关部门法的“完善”,这就使得相当多的领域出现法律空白。
其次,“成熟一个制定一个,碰到什么制定什么”的短见思想。等到火烧眉毛,无法可依了,才想起这一领域应该立法,根本没有整体规划、预见与前瞻,致使我国国际私法常常是匆忙应急立法,甚至直接舶来,来不及吸收与消化;这也使得我们永远跑在别人的后头,无新领域之法,更无创新之法。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