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于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分析
数学教育长期以来受到除数学本身以外的自然科学、心理学、社会教育学、哲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的促进。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以人的学习和发展为理论基础建构的教育心理体系,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全世界范围的数学教育改革,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一系列数学发展纲要和数学改革蓝图。教育心理学中“兴趣”的研究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教育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注该领域的研究。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狭义的“非智力因素”结构主要包括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意识倾向性、气质和性格等,其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主要包括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等。古今中外的著名成功人士,无一不是在其感兴趣的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如牛顿、比尔•盖茨,如华罗庚、袁隆平等。
据我国教育部基教司2000年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学生一般都欠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多学生对数学难以形成愉快的体验。普遍状况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愉快体验大幅度下降(就城市学生而言,从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的72%以上急剧下降到初中毕业班的27%),学生因学校因素吸引而学习的比例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下降了50%以上。标准研制组对初中代数、几何“双百”的一百名数学“优秀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表明,最喜欢数学的学生仅占25.6%,遇到难题总是努力思考的仅占25%,伴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和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反差。即使是学生获得较好成绩之时,其对数学也难以真正喜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从数学学习兴趣着手,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大力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