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法家以法为本的法治理论文献综述律毕业论文(2)

2013-10-27 01:08
导读:对法家以法为本理论的法治学说的研究不计其数,在结合上述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是以法为本理论的忠实主张者,但是由于时代背景,人文历史条件以及建

对法家以法为本理论的法治学说的研究不计其数,在结合上述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是“以法为本”理论的忠实主张者,但是由于时代背景,人文历史条件以及建派的目的不同,他们这种相似的理论在本质上与今天我们所谈的法治是有着根本区别的,对何勤华先生在《中国法学史》将中国法家与西方法对比研究中,汤诤在《此“ 法治”非彼“ 法治”———浅析“以法为本”和“法治国家”》一文中将法家这种以法为本理论与法治国家作对比研究中更是看到了法家以法为本理论的本质,辨析他们的法理思想,对我今天的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早已抛弃了两千多年前的标榜着“以法为本”的人治,在当今的历史转型时期,又不失时机的提出了“依法治国”,把“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作为主民法制改革的目标。这一举措,无疑又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历史就是在否定中肯定,在前进中思索,在曲折中发展的。我们看到了秦朝“以法为本”和当今“法治国家”的不同, 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 看
到了永不停息的发展的历史。

参考文献
[1]何勤华.法家法治理论评析[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1
[2]李贵连.中国法律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汤  诤.此“法治”非彼“法治”——浅析“以法为本”和“法治国家”[J].理论月刊2000,4.
[4]黄卓龄.解读法家法治思想[J].法制与社会2008,2.
[5]吴建军.先秦法家法治思想浅析[J].信阳师范学院院报2006,4.
[6]刘广安.法家法治思想的再评说[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2.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7] 戴隆芸. 略论法家法治思想的现代价值[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8]杨鹤皋.中国法律思想史[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
[9]杨焱婷 陈富怡. 论法家的法治思想及其现代借鉴意义[J].前沿2005,7.
[10] 李 君.浅析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
[11]杨鸿烈. 中国法律思想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2]丁凌华.中国法律思想史[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13] 马  珺 . 法家法律观和“法治”理论[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6.
[14] 马小红.法家法治迥异于现代法治[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
[15]周炽成.法家的道理之论_从管子到韩非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16]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2003.
 

上一篇:苏格拉底的守法观在当代的价值研究律毕业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