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公民隐私权法律保护(1)(2)

2015-07-24 01:15
导读:三、 对于改进和完善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建议 在西方世界的社会生活、文学作品、宗教和法律传统的历史长河中,隐私一直被表述为一种积极的社会价
 

    三、 对于改进和完善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建议

    在西方世界的社会生活、文学作品、宗教和法律传统的历史长河中,隐私一直被表述为一种积极的社会价值。无论是在哪种社会形态之中,男人们和女人们都生活在对自己和他人尽责的社会中,缺少以休息、思考、实验和独立行动为目的的隐私,个人将很难尽到公民和监护人的责任。为了促进自决和自主的个人发展,某种程度的隐私是必要的,而为了促进有责任感的家庭成员和更为广泛的社区的发展,也有必要形成某种程度的隐私。[6]换言之,隐私的社会价值就在于是促进个人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与国际接轨、尊重人权的中国也应加强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因我过司法方面对隐私权的保护力度较强,笔者在此主要谈一下有关立法方面的建议。

   (一)宪法立法建议

    鉴于加强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笔者建议在宪法中对公民的隐私权保护予以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非法刺探、宣扬、披露、公开公民的隐私。”如果有了根本大法对隐私权保护的这一原则性规定,势必引起广大公民对隐私权的重视,促使其自觉地尊重他人隐私,维护自身隐私,同时,也为其他部门法的隐私权立法提供了根本依据。在宪法中规定隐私权,在世界很多国家已有体现,对此,我们可以合理借鉴,如《土耳其宪法》第二十条规定:“每个人都有私生活受到尊重的权利,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秘密不受侵犯。”《荷兰宪法》第十条规定:“每个人都有私生活受到尊重的权利,但须遵守议会法令的限制。”

   (二)民事立法建议

    从性质上说,隐私权为人格权利、民事权利。因而对隐私权保护的规定应着重体现于民事立法当中。

    首先,应在《民法通则》或未来的民法典将隐私权独立于名誉权,将其作为一项单独的人格权在立法中予以体现。

    其次,尽快出台一部专门的《隐私权保护法》,使其成为与《婚姻家庭法》、《保险法》、《票据法》等相平行的民商事法规。这是因为即使将来隐私权在民法通则中得以单独规定,也只是一种原则性的规定,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因而需要制定专门的《隐私权保护法》,对隐私权的概念、特征、范围、内容、侵权构成要件以及侵权责任等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这对于形成一套完整的隐私权法律体系是必需的。对此,可借鉴美国的隐私法《Privacy Act》、《隐私权保护法》(The Right to Privacy Protection Act of 1980)等国外成文法。

    再次,针对目前我国隐私权受到普遍侵犯的具体领域,制定相对应的专门化隐私权保护法,特别加强对这部分隐私权的保护力度。如对网络隐私、青少年隐私、公众人物隐私、弱势群体隐私等予以专门立法。对此,国外也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供我们借鉴。如1973年瑞典《数据库法》(The Swedish Data bank Statute)、美国联邦《儿童网上隐私保护法》、《电子通讯保护法》、《电话消费者保护法案》、《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雇员测谎仪保护法》等。

   (三)刑事立法建议

    作为最为严厉的法律,只有在刑法中规定侵犯隐私权等相关罪名,才能为维护公民的隐私权提供最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而且目前我国只在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二百五十三条中规定了对公民私人信件的隐私保护,可见刑法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范围是十分狭窄的,建议在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侵犯公民隐私权罪”,并尽可能详尽地规定诸如第二百五十二条、二百五十三条等法条所规定的具体罪名和刑事责任。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笔者认为该罪名的成立须以达到“情节严重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程度为要件,立法机关在将来的立法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这个“度”,毕竟,对隐私权保护的重心还是应该在于民法。不过也应该看到,将隐私权保护纳入刑法领域,也是世界各国的立法趋向。如美国早在1968年就制定了《综合犯罪控制和街道安全法》,后来又出台了《犯罪控制法》等一系列和公民隐私权相关的刑事法规。

    (四)行政立法建议

    对行政立法,美国立法有丰富的范例可供借鉴,如《驾驶员隐私保护法》、《儿童网上隐私保护法》、《财务隐私法》等。另外,应充分借助行政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优势从行政法领域加强对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结      论

     我国对公民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公民尊重他人隐私和自我隐私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侵害隐私权的现象比较普遍。加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是维护公民的个人尊严,倡导健康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需要。笔者在借鉴国内外众多有关学说及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立法方面的建议。

注释: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1]傅林达.《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中国法院网

[2]张新宝.《名誉权的法律保护》[J].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一版.第39页

[3]杜甲华.《论隐私权及法律保护》[J].辽宁大学学报.1999年第二期(总第156期)

[4]王利明 杨立新.《人格权与新闻侵权》[M].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版,第605页


[5]阿丽塔.L.艾伦(Anita L.Allen)理查德.C.托克音顿(Richard C.Turkington)著    冯建妹 石宏 郝倩 刘相文 许开辰 编译.《美国隐私法——学说 判例与立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第37页

[6]阿丽塔.L.艾伦(Anita L.Allen)理查德.C.托克音顿(Richard C.Turkington)著    冯建妹 石宏 郝倩 刘相文 许开辰 编译.《美国隐私法——学说 判例与立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第11页


参考文献:

[1]阿丽塔.L.艾伦(Anita L.Allen)理查德.C.托克音顿(Richard C.Turkington)著    冯建妹 石宏 郝倩 刘相文 许开辰 编译.《美国隐私法——学说 判例与立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2]张新宝.《名誉权的法律保护》[J].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

[3]王利明 杨立新 姚辉.《人格权法》[M].法律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试论侵权损害赔偿中的过失相抵(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