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的分配公平分析(1)
2016-08-21 01:16
导读:法律论文毕业论文,构建和谐社会的分配公平分析(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公平正义。公平正义的实现很重要
摘要: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公平正义。公平正义的实现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分配的公平。结合社会
心理学理论,可以从控制侵犯行为的角度来实现分配的公平。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分配问题,一是要有效地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二是要正确认识共享的含意。
关键词:和谐社会;分配公平;公平正义;社会心理学;侵犯行为
前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
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公平正义就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要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要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1]公平正义的实现包括多方面的要求,表现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立法、司法、公共财政体制、分配与保险等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政务公开,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发挥社会自治功能,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法律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加强司法民主建设,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
就业再就业服务、
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征管和调节,促进共同富裕;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做实个人帐户,加强基金监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1]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可见,公平正义之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分配公平。而这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与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1]目前我国的社会分配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建设,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主张。但是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出现了收入差距颇为悬殊的现象。资料显示:
据专家计算,2000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17,已经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按照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等专家的测算,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5,进入了比较严重的范围。从采取五等分法的欧希玛系数来看,我国最富有的1/5家庭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高达50.13%,而最贫穷的1/5家庭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仅仅为4.27%。截至2004年,全国农村仍有2610万贫困人口,5000万低收人人口,城镇低保线以下的人口有2200万,即全国仍有近1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状态。[1]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浅析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问题
针对我国看外国立法中关于合同准据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