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2017-01-10 01:16
导读:法律论文毕业论文,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内容摘要】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要求将其发生原因和预
【内容摘要】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要求将其发生原因和预防对策研究提上日程。论文基于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事实判断和对国内青少年犯罪理论研究现状的整理总结,提出从社会支持角度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社会学范式的原因探究和对策构建。嵌入于社会网络的社会支持具备适应青少年社会网络化存在方式的社会功能。文中在社会支持理论框架内探讨了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功能,通过对一般紧张理论和自我控制理论的整合,运用社会支持这一概念工具表述了社会支持能够减弱犯罪内驱力和提高自我控制力两种发挥功能的内在机制。青少年群体在当今现代化背景下日益形成独立的文化存在形态。社会变迁引起青少年群体的结构化社会地位变动使青少年的过渡呈现长期性、复杂性和断裂性特征,顺利完成过渡有赖于外部社会网络提供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有效供给不足是衍生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之一。社会支持有效供给不足的犯罪原因及要求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政府主导型公共政策树立对整个青少年群体提供社会支持的预防新理念,并以此为指导构建保障青少年生存和发展社会支持系统,这种支持系统在当前形势下必须立足社区构建,并需要政府采取相应配套措施保障该系统的形成和运转。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特点犯罪成因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是指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就现实的危害程度而言,这种犯罪行为虽然不及成人犯罪,但所产生的危害性却不容忽视。因其犯罪主体的年龄较小,加上当今社会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因而不仅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周期较长,所牵涉的社会层面也较为广泛。此外,从当前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特点来看,不仅渐具成人化的倾向,且犯罪的手段也更加残忍。因此,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有关人士及部门对此均极为重视,有人甚至将未成年人的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社会公害。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一部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青少年犯罪总数呈上升趋势
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无论从人数和作案数都明显呈上升趋势。以我们焦作为例,2000年全市查获青少年犯罪人数3633人,2001年全市查获青少年犯罪人数4739人,2002年全市查获青少年犯罪人数4789人,这些数据说明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人数及比例都呈上升趋势。①
2、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
青少年犯罪成员从年龄上看日益低龄化。从焦作市2000年至2002年查获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来分析,2000年查获的3633人中,17岁以下的有249人,占总数的7%,2001年查获的4739人中,17岁以下的有402人,占总数的8%,2002年查获的4789人中,17岁以下的有718人,占总数的15%。②
3、犯罪类型多样化
目前,青少年犯罪已几乎涉及整个犯罪领域。从焦作市近年来破获的青少年案件来看,犯罪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寻衅滋事等方面,但凶杀、强奸、伤害、敲诈、吸贩毒案件的比例都有所上升,如焦作市解放公安分局破获的以韩保红为首的团伙中,主要以青少年为主,犯罪涉及抢劫、绑架、强奸、寻衅滋事、伤害、贩毒等。③
4、犯罪形态团伙化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团伙化越来越明显,且团伙作案日益增多。以焦作市为例,2000年全市打掉青少年刑事犯罪团伙283个,这些青少年犯罪团伙以一定的方式和社会联系为纽带结成,有的以同学关系组成,有的以居住地结成,以成年犯为主少年犯参与,少则三、五人,多则二十余人,进行抢劫、强奸、盗窃等团伙犯罪活动。
5、犯罪突发义愤化,手段残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复杂时期,此时生理发育趋于成熟,精力旺盛,血气方刚,但缺乏社会经验,且普遍存在很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有时往往在外界的影响和刺激下,突发犯罪,不记后果,其盲目性给社会、家庭,包括青少年本身都造成了极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