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公司改革法案的另类思考
2017-08-19 01:11
导读:法律论文毕业论文,关于美国公司改革法案的另类思考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公众公司对投资者说谎,这是跨越了若干世纪的全球化老毛病,
公众公司对投资者说谎,这是跨越了若干世纪的全球化老毛病,但是,每次旧病复发都会出现值得研究的新症候。此次美国公司丑闻的特征是财务欺诈:公司管理者制造虚假财务信息,夸大收入,隐瞒亏损,以此抬高股价。
通过操纵关联企业的财务报表,安然三年虚报利润5.93亿美元,隐瞒债务25.85亿美元,虚报股东权益28.08亿美元;世通公司将已经支付给第三人的、本应列入期间成本的电讯“接入费”转到长期摊销的资本开支项下,三年隐瞒成本、虚增业绩高达71亿美元。这些虚假信息人为地抬高安然、世通的股票和债券价格。
认股选择权激励效果反转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公司管理者为什么如此在乎股价,以至胆敢冒险造假?一个可能的回答是,美国公众公司的管理者不仅仅是股东,而且是对股价最为敏感的股东。管理者同时是公司所有者,可以减少“代理成本”,因而管理者持股受到推崇;当管理者和股东在同一程度共享收益和风险的时候,管理者将认真考虑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因而认股选择权成为管理者主要的报酬来源。在股票上升阶段,持股和认股选择权给管理层带来巨额收入,例如:在1999年,美国通用汽车、可口可乐和英特尔三家公司的CEO的认股选择权收入分别是0.32亿、1.08亿和0.49亿美元,分别为工资和现金奖励的4倍、27倍和16倍。
当管理层利益如此紧密地和股价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他们优先考虑最能影响股价的因素-证券分析师常常用来判断公司当期收益和未来收益的财务数据。
如果合乎会计规则的财务数据将对股价产生负面影响,他们不惜犯规;如果会计规则允许一定的灵活性,他们会为了制造好消息、掩盖坏消息而用尽这些灵活性。财务数据主导股价;管理层为抬高股价而编造财务数据,他们在股价走高的时候出售股票变现,冷酷地把将股价下跌的风险留给那些不知情的投资大众-这是管理者持股和认股选择权造成的另一种激励机制。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在虚假信息暴露之前,安然的股票曾经达到每股90.75美元,包括独立董事在内的29名安然管理者,总共转让了1734万股股票,收入总额为11.02亿美元。AndrewS.Fastow是安然的CFO,舆论认为他应对安然崩溃负主要责任,他任职5年的报酬是5000万美元。PAI是安然董事之一,在安然股票飙升时期,他卖出了价值2.5亿美元的安然股票,自己在Colorado州拥有面积7.5万英亩的一片牧场。然而,安然管理者暴富的代价是大众投资全军覆没:从骗局败露到安然申请破产保护,安然股票从每股70多美元下跌到每股50美分,95%以上的大众投资付诸东流。
财务欺诈的成因和过程告诉我们:如果管理者能够毫无障碍地把持股风险转移给公司、投资者和市场,管理者持股和认股选择权都不能减少代理成本,相比之下,中国公司法、证券法限制公司管理者、控制股东和公司发起人转让股票,却显示了一定的合理性(当然,限制转让的期限和手段未必恰当)。
外部审计看守失效
此次美国公司丑闻的另一特点是外部审计和公司控制者之间的合谋,本来应当看护股东利益的外部审计成了策划财务骗局的主谋,他们提供的惟一的专业服务就是把骗局编织得难以识破,而让更多的人上当受骗。法定外部审计来自这样的立法预设:其一,政府不应承担实质审查的责任,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财力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进行官方审计;其二,外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既能代替政府进行监管,又不用政府花钱。但是,用服务商去监管客户,这是一个永远无法摆脱内在冲突的制度!审计事务所是一个营利机构,它的内在冲动是自身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我们很难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审计事务所的合伙人为什么以及如何能够让公共利益支配他们自己的行为?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外部审计好比公司定期报告必须通过的第一个“关口”,独立会计师好比代表股东利益站在这个“关口”的看护人-这是制度设计的初衷。如果能够“过关”,公司定期报告的可信性就增加了-独立专家允许公司分享他的专业信用;如果不能“过关”,公司可能因为无法按照法定要求公布定期报告而承担严重后果。但是,问题恰恰在于:有许多力量把“过关”和“把关”的双方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