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本文透过金融危机的迷雾,审视当前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从而提出通过完善环境保护法中经济引导机制促进经济转型的思路。文中着重介绍了经济引导机制内涵,以及其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的优越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环境保护制度中排污收费、环境税等具体经济引导机制的完善方向。
关键词环境保护 经济引导机制 金融危机 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100-02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席卷我国。这是挑战,亦是机遇,我们走在十字路口,把握方向至关重要。在抉择的时刻,以完善环境保护法中经济引导机制促经济转型是优化经济发展、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思路。
一、经济转型与应对金融危机
扩大内需,作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前提是把握好投资方向。否则产业结构不合理程度的加深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被动终将危害国家长远利益。若不能有效实现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将可能继续向重化工业倾斜,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阻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深关键技术对外依赖程度,削弱自主创新能力,还可能使我国陷入更为恶劣的资源瓶颈和环境约束之中,危及经济安全。
经济转型强调的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片面强调量的扩张转为重视质的提高,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向实现人、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增长。缺少环保要求的经济一定是粗放落后的经济,而粗放落后的经济是缺乏竞争力的。因此,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追求良好的生态目标,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从短期或局部地区看,经济转型会增加成本(尤其前期投入较大),这和应对金融危机在一定范围一定层次上可能存在冲突。但我们要看到经济转型的长远战略意义,理性务实地综合平衡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不能过于强调甚至只求眼前利益,通过关注完善环境保护法中经济引导机制等相关法律机制,推动经济转型以维护长远利益。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环境保护法中经济引导机制概述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资本的逐利动机衍生出来的后果,从一个企业的角度看,企业如果不排污或减少污染,需要安装净化设备或限制产量,这样势必减少企业的利润,追求效益最大化的企业必然选择免费排污的道路,从而将生产活动本身存在的成本转嫁到他人、整个社会。因此环境问题仅仅依靠企业的自觉行为是很难解决的,必须有强有力的外部约束。
但依赖行政控制的监管方式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例如:通过命令控制手段推行环境保护措施的成本远远高于人们预期的水平;压制性管制模式大都强调污染物达标排放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偏重于末端控制的方式,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逐渐显得捉襟见肘。更为主要的是,在这种管制模式下,环境保护成为政府管制部门与相对人之间的一种对抗游戏,相对人缺乏内在的动力改进行为方式和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经济引导机制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政府基于宏观经济政策与环境资源政策的不可分割性,通过经济手段的运用,如利用价格、税收、信贷、投资、微观刺激和宏观经济调节手段,以经济效益为中介,从成本和效益入手,调整或促进环境保护,实现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相互促进的法律调整与实施模式。
经济引导机制在强调市场力量的同时,又与单纯依赖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解决问题有了本质的区别,政府通过设计制度、保护产权,使环境保护与私人经济主体的利益紧密相连。经济引导机制优越性体现在:
一是与市场的契合度较高。经济引导机制强调经济手段的运用,通过市场提供有效的刺激,促使企业等市场主体采取合理的行动,努力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收益的最大化,在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