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省思与超度:54年宪法的“天衣”之“缝”(2)

2017-09-16 06:00
导读:三、“缝”何在 隐含在54年宪法规范内部的“天衣之缝”,实际上就是在这种“宪法工具主义” 倾向下被导入这部宪法内部的规范精神。质言之,就是某

  三、“缝”何在

  隐含在54年宪法规范内部的“天衣之缝”,实际上就是在这种“宪法工具主义” 倾向下被导入这部宪法内部的规范精神。质言之,就是某种初始状态的“报应正义”精神。

  这可从新中国立宪主义整体的发展脉络中得到确切的把握。笔者认为,这个脉络可概括地表述为:从“报应正义”渐次地走向“互惠正义”。其中,所谓“报应正义”的精神,主要典型性地体现在新中国几部宪法有关国家性质的条款之中,其典范首推75年宪法和78年宪法的第1条,[12] 此外,诸如统一战线的规定以及宪法序言或总纲中的其他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意蕴,共同形成了一种“牵连结构”。作为一种规范精神,这种体现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的报应正义,当然也是正义的一种形态,但执行的是那种类似于“以牙还牙”式的加害与报复的对等原理。它立足于独特的阶级国家论以及政治斗争哲学,表达了单纯以“无产阶级专政” 对抗并取代“资产阶级专政”的那种专政理念。然而,在体验了文革动乱的惨痛教训之后,这种报应正义的精神不得不渐趋式微,现行宪法第1条中所采用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复合表述,以及不断扩大的有关统一战线阵营的界定,均在字斟句酌的审慎拿捏之中透露了这种苦心。而至本次修宪,透过其程序与文本,更可进一步解读出隐含在其中的、由互惠、和谐、平衡感、协调、妥协、合作等各种要素所构成或折射的若隐若现的互惠正义精神,它显然有别于,或曰是扬弃了过去我国传统社会主义宪法中的报应正义精神,[13] 显示出构筑“和谐社会” 的共识与决断。

  由此脉络回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54年宪法,我们虽然未能在其中发现报应正义的典型规范,[14] 但其同样作为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仍可从中解读出报应正义的初始精神。仅在这部宪法的序言之中,就连贯地出现了“斗争”、“反对”、“镇压”、“消灭”等富有对抗精神的表述,其中“斗争”一词共3次,“反对”则达5次。更有进者,其第19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人民民主制度,镇压一切叛国的和反革命的活动,惩办一切卖国贼和反革命分子”。从中,报应正义精神的血脉清晰可辨。诚然,这种规范精神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政治历史条件下自然有着深远的成立背景,而在制宪者的言说之中则得到更为激越的浮现。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作《宪法草案的报告》的刘少奇就曾说出了如下一段话:

  “有些外国评论家看到我们一方面要保卫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另一方面要镇压一切叛国的和反革命的活动

上一篇:论五四宪法的国际化和本土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