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司法的制度属性与司法改革
2017-10-09 05:36
导读:法律论文毕业论文,关于司法的制度属性与司法改革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推进司法改革是落实以法治国方略、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
推进司法改革是落实以法治国方略、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力的重要保障。立足中国现实、鉴戒吸收外国司法有益成果、研究和运用司法制度的一般属性,对推进司法改革、保证司法的公正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把握司法制度的***性,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司法制度的***性,简言之就是在法律的适用和执行上保护公民权利、让公民参与司法过程。司法制度的根本性质取决于政治制度。把握司法的***性,首要的是在实体内容上体现国家政治性质,其次才是程序***题目。当然,二者不可或缺。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制度也讲***性,但这种***性在***的基础、范围、方式和服务方向上,显然与社会主义国家是不相同的。我国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司法制度上的***性是由我国的人民******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实行的人民******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依法保障人民享有最广泛的***权利,实行***选举、***决策、***治理和***监视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利益主体、分配方式及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向司法制度的***性和推进司法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正确把握司法的***性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题目。
在当代,陪审制度是公民参与司法的一种主要方式,是司法***性的一个重要体现。世界上多数国家实行陪审制度,如英美等国家实行陪审制度,由普通公民组成陪审团负责案件的事实认定。德国则由职业法官与非职业法官共同组成法庭进行审判。我国实行人民陪审制度,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判案件。1951年的《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1954年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1979年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和刑事诉讼法都对陪审制度作了规定。应当肯定,人民陪审制度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一种重要形式,体现了司法***,但又必须承认我国的陪审制度流于形式多,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1982年的宪法就没有规定陪审制度。1983年修改后的法律固然有了此项规定,但不是硬性要求,使陪审制度实际上处于可有可无状态。为了充分体现司法的***性,充分发挥人民陪审的作用,在推进司法改革时,应当积极地对陪审制度加以完善,把人民陪审制度重新确立为审判活动的一项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司法制度的***性,才能把人民******的国家性质进一步落到实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正确把握司法制度的独立性,切实维护司法权威。早在1982年我国的宪法就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表明我国已经确立了司法机关独立办案的原则。司法制度的独立性是当代司法制度的重要属性。司法独立作为当代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承认。在我国1982年宪法颁布三年之后,1985年联合国第十届大会通过了《关于司法机关独立的基本原则》,其中规定,各国应保证司法机关的独立,司法机关“只根据事实和法律来裁决其受理的案件,而不应为任何直接或间接的不当影响、怂恿、压力、威胁或干涉所左右”,并将此项原则正式载人各国的宪法和法律之中。意大利宪法规定,“法官只服从法律”。日本宪法规定,“所有法官依良心独立行使职权、只受宪法及法律的拘束”。在当代中国,正确把握司法制度的独立性,推进司法改革,首先,明确是司法机关的独立,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插手或干涉;其次,要明确司法机关必须是依法独立,在合乎法律规定基础上的独立,而不是离开法律的不受约束的任意办案,不能以“独立”之名而违反法律;第三,要明确司法机关的独立是指有机整体的独立,而不是司法机关自身的尽对独立,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既相互制约,又彼此衔接和协调的相对独立活动的整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