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合同诈骗罪律毕业论文
2017-10-22 01:13
导读:法律论文毕业论文,浅论合同诈骗罪律毕业论文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合同诈骗罪是一
[摘要]合同诈骗罪是一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犯罪,从犯罪构成的角度看,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犯罪客体为复杂客体,包括公私财物所有权、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国家对经济合同的治理制度,犯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的直接故意,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虚构事实、隐瞒***的方式骗取了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财物。
合同诈骗罪与一般性质的合同欺诈行为、诈骗罪及其他类似的诈骗犯罪之间都存在着严格的界限。 [关键词] 非法占有 合同欺诈 合同诈骗 [目录]
引言
一、合同诈骗罪的含义及其性质
二、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
三、合同诈骗罪的认定
四、合同诈骗罪的定罪处罚
结论引言
在一九九七年刑法修改以前,是不存在“合同诈骗罪”这一独立罪名的,合同诈骗行为被作为普通诈骗行为规定在诈骗罪中,一九九七年刑法修改后,合同诈骗以及很多金融诈骗从普通诈骗罪中被分离出来,发展为独立的罪名。 一、合同诈骗罪的含义及其性质
(一)合同诈骗罪的含义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的办法,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1]
根据我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行为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
1、在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能力、或明知没有有效担保的情况下,采取虚构主体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的方式与对方签订合同的。
2、隐瞒***使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其他虚假的产权证实或者明知不符合担保条件的抵押物作担保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款、货物、预支款或者保证金定金等
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后逃匿的。
4、通过签订合同获取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支款、定金或者保证金后,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或将上述款物挥霍浪费,致使无法返还的。
5、在没有实际履行能力的情况下,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6、合同签订后,无正当理由中止履行合同,不退还所收定金、保证金、预支款等的。
7、合同签订后,以支付部分货款、开始履行合同为诱饵,骗取全部货物后,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或者双方约定的付款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拒不支付其余货款的。 8、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只有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了诈骗行为,且骗取了对方当事人较大数额的财物的才构成合同诈骗罪。因此行为人实施了以上诈骗行为的,只能认定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了诈骗,要判定其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还要看诈骗数额是否达到了追诉标准中的“数额较大”。
综上可知,合同诈骗罪是一项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且达到“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
(二)合同诈骗罪的性质
合同诈骗罪是一项违反国家市场经济治理法规,干扰国家对市场经济的正常治理工作,损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的违法犯罪活动,其所侵犯的客体是对方当事人对财物的所有权、国家对市场经济的正常治理及正常运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从犯罪对象的角度看,合同诈骗罪所直接作用的是,合同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同时还严重影响公平竞争、协调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发展和完善及国家对经济合同的正常治理制度,我国刑法将合同诈骗罪,纳进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之中的第八节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罪一节中 ,充分表明合同诈骗罪是一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性质的经济犯罪。
中国大学排名 二、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
(一)合同诈骗的主体为一般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