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题目的探讨律毕业
2017-10-22 01:37
导读:法律论文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题目的探讨律毕业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论文摘要:我国的刑事援助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框架始建于1996年全国人民代表
论文摘要:
我国的刑事援助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框架始建于199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与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律师法》。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首部法律援助行政法规----《法律援助条例》,标志着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正式确立。作为一项年轻的法律制度,其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刑事法律援助的覆盖面过窄,法律援助机构与公检法在刑事法律援助案件中的衔接不畅等。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缺陷。1、刑事法律援助的覆盖面窄。由于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指定辩护,刑事法律援助的空间只限于公诉人出庭公诉阶段,基于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关系,《法律援助条例》对公检法并没有强约束力。另一方面从实际操纵来看,尽大多数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仅限于法院指定辩护的五种人,非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相当稀少。再从审查标准,对非指定辩护的受援人的经济困难审查是较为苛刻的,一般规定都在居民生活保障线之上的20%左右,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刑事法律援助受援人的范围。2、法律援助机构与公检法在刑事法律援助案件中的衔接机制不顺畅。刑事法律援助法律法规中涉及此处的规定缺乏可操纵性,各地在落实公检法司四家开展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衔接机制时也少有实施细则,事实上造成了有关部分对刑事法律援助不重视,宣传不到位,工作不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