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死刑的具体适用──兼对新旧刑法中的死刑适(3)
2017-10-31 02:28
导读:三是规定了两种具体适用情节的有8个罪名,占死刑罪名总数的11.4%。其中规定为“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2个;规定为“情节严重
三是规定了两种具体适用情节的有8个罪名,占死刑罪名总数的11.4%。其中规定为“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2个;规定为“情节严重或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军警职员、民兵枪支、弹药、爆炸物的”1个;规定为“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1个;规定为“致被绑架人死亡或杀害被绑架人的”1个;规定为“盗窃机构、数额特别巨大或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1个;规定为“驾驶航空器、舰船叛逃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1个;规定为“出卖、转让大量武器装备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1个。四是规定了三种具体适用情节的有8个罪名,占死刑罪名总数的11.4%。其中:规定为“使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5个;规定为“致人重伤、死亡或致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1个;规定为“犯罪团体的首要分子或数额特别巨大或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1个;规定为“致人重伤、死亡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1个。
五是规定了四种具体适用情节的2个罪名,占死刑罪名总数的2.9%。它们是第328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和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中规定的四种法定情形。
六是规定了五种具体适用情节的3个罪名,占死刑罪名总数的4.3%。它们是第236条强***罪,******幼女罪,第347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七是规定了八种具体适用情节的1个罪名,即第263条抢劫罪,占死刑罪名总数的1.4%。
从死刑适用情节的上看,涉及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严重危及国家和人民利益,团体犯罪,多次犯罪,手段残忍等。其中,情节严重的有3个罪名;情节特别严重的有21个罪名;后果严重有4个罪名,对国家和人民利益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有7个罪名;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有4个罪名;使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有5个罪名;致人死亡或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有2个罪名;致使战斗、战争遭受重大损失的有4个罪名;其他致人死亡或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致使国家、人民利益遭受严重危害的单一或多种适用情节的共计23个罪名。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从原刑法中死刑适用的情节和修订刑法中死刑适用情节的比较来看,原刑法中反革命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及故意杀人罪的适用情节与修订刑法中仍然保存的这些罪名的适用情节几乎相同,差异较大的是修订刑法将原刑法中的强***罪、******幼女罪、抢劫罪、贪污罪的适用情节具体化了。此外修订刑法中的其他大多罪名的死刑适用情节也都更具有可操纵性。
三、死刑适用的方式和原则
刑法分则中死刑的具体适用方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必正法刑,即只要行为人具备了该种法定情节的,就应当判正法刑,共有7个罪名,占10%。它们是劫持航空器罪,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越狱罪,聚众持械越狱罪,贪污罪,受贿罪;二是得正法刑,即行为人固然具备了法定情节的,但并非必须判正法刑,而是可以判正法刑,共有8个罪名,占11.4%。其中危害***罪有7个,军人违反职责罪有1个即战时造谣惑众罪;
三是选择判正法刑,即行为人具备了该种法定情节的,即可在该法定的量刑幅度内选择判正法刑。它们共有55个罪名,占78.6%。但这种处罚从规范上讲也是必正法刑。从其他国家刑法典对死刑的具体规定来看,也有这三种适用方式,如新加坡刑法典第302条规定:“实施谋杀行为的正法刑。”第307条第2款规定:“任何触犯本条规定应判处无期徒刑者,假如造成他人伤害的,则可判正法刑。”第305条规定:“假如18岁以下的任何人、精神欠缺者、发狂者、白痴或任何醉汉实施自杀行为,则对教唆实施此种行为的应判正法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三条规定的死刑分别为必正法刑、得正法刑、选择判正法刑。
从死刑的设定原则来看,存在两种方式:一是死刑尽对刑主义又可称为死刑唯一主义,它是指对某些犯罪的严重情节只规定了死刑一种主刑,而无其他刑罚(主刑),凡具备此种严重情节的即应按该规定判正法刑或者可以判正法刑。修订刑法中共有15个罪名,属于此种刑罚模式,占21.4%。其中应正法刑的罪名有7个,可以判正法刑的罪名有8个。二是死刑相对刑主义,又称为死刑选择主义,它是指在死刑适用的罪名中,死刑并非是其严重犯罪的唯一刑罚(主刑),而是死刑和其他多种主刑(包括有期自由刑和无期自由刑)相并存。它们共有55个罪名,其中又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刑罚幅度,第一种是“无期徒刑和死刑”,共有19个罪名,占27.1%;第二种是“15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1个罪名,占1.4%;第三种是“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共35个罪名,占50%。因此我国刑法对死刑的规定,以死刑相对刑为主,在死刑相对刑中,又以有期自由刑、无期自由刑和死刑三者结合的刑罚幅度为主。从国外死刑适用的幅度来看,也有采取死刑尽对刑主义和死刑相对刑主义两种刑罚模式、并以死刑相对刑为主。除上文引述的新加坡刑法典外,还有一些国家的刑法典也作了相同的规定。如泰国刑法典第107条规定:“使国王于死者,正法刑。”第109条规定:“使皇后、王储或摄政于死者,正法刑。”第108条规定:“对国王施强暴或妨害其自由者,正法刑或无期徒刑。”日本刑法典第81条(诱致外患)规定:“通谋外国,致使已对日本国行使武力的,正法刑。”第82条(援助外患)规定:“当外国对日本国行使武力时,为其服务或给予其他军事上的利益的,正法刑,无期或2年以上惩役。”韩国刑法典第93条(通敌)规定:“与敌国合作对抗大韩***的,正法刑。”第87条(意图内乱而杀人)规定:“以窃取国土或扰乱国宪为目的而杀人的,正法刑、无期劳役或者无期徒刑。”可见,对死刑适用采取尽对刑和相对刑两种模式,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非我国的独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