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关于职务犯罪 特点、成因及对策律毕业论文(3)
2017-11-23 04:21
导读:(三)建立和完善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体系 1、鉴戒外国立法经验,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体系。职务犯罪是全球性题目。我们要鉴戒世界各国的立法经
(三)建立和完善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体系 1、鉴戒外国立法经验,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体系。职务犯罪是全球性题目。我们要鉴戒世界各国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有效途径。笔者以为,预防职务犯罪法制化是应然之选择。具体途径可以有以下几种:一是由立法机关制定《预防职务犯罪法》和《反贪污贿赂法》;二是在刑诉法中增加预防职务犯罪的内容;三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一项关于预防职务犯罪的决定。 2、对职务犯罪职员增设资格刑。如何预防和控制职务犯罪职员服刑后故伎重演,重犯新的职务犯罪,这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题目。笔者建议对职务犯罪职员增设资格刑处罚,即在人民法院判决其有期徒刑或者其他刑罚之后,附加限制其在刑满后一定时间内,或者管制、缓刑期间,不得担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领导和重要治理型工作,以减少职务犯罪。 (四)强化刑事司法,加大查处力度,震慑犯罪分子 1、确保刑罚的确定性。公检法、纪检监察、审计等执法执纪部分既要通力协作,积极配合,打击查处经济职务犯罪,但又要明确职责,做到纪检等部分一旦发现公务职员有可能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就应立即移交给司法机关,以确保刑罚的确定性。 2、确保刑罚的及时性。案件能否及时侦破,直接关系犯罪人能否早日发案,不致再犯,而且也关系刑罚威慑效果的强弱。因而,刑罚具有威慑性与有效性,不可避免性和及时性。《刑诉法》明确规定了公、检、法三机关的办案期限,保证及时打击犯罪分子。 3、严格执法。检察机关作为职务犯罪的侦察机关,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即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又要有敢于碰硬的心理素质,在办案中敢于排除各种干扰,刚正不阿、执法如山。要果断杜尽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罚代刑,以及贪赃枉法的职务犯罪题目的发生,做到发现一件,查处一件,重办不贷,“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眼前人人同等,没有特殊公民。只要违法的都要依法重办,以震慑犯罪分子。 4、打击行贿行为。行贿之风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从生病时要给医生送红包,到办各种证件要送红包,一直到集体性的“公贿”。行贿行为直接促成了职务犯罪的泛滥成灾,按照现行《刑法》规定,行贿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因而很有必要对行贿者给予打击。但受“自古不打送礼者”观念的影响,司法机关比较少查处行贿者,这是考虑到有些行贿者是为了办事方便,出于无奈才往送礼的。 5、加大对重点部分的打击力度。当前必须严厉查处行政、企事业单位、经济治理、建设、司法等热门部分的经济职务犯罪,重点查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司法职员,行政执法职员的贪污受贿经济职务犯罪案件,国家工作职员充当黑势力“保护伞”利用职便参与包庇、纵容、破坏经济秩序从中收受贿赂犯罪案件。通过打击犯罪,震慑犯罪分子,有效地抑制经济职务犯罪率的上升和蔓延。 (五)深进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预防经济职务犯罪 经济职务犯罪的很多方面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和创新,从“思想反腐”过渡到“制度反腐”,建立完善各种
规章制度,从源头上治理***,营造不能犯的外部条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深化干部人事改革,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制度化。贯彻实施《国家公务员法》,杜尽“拉关系、走后门”、“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现象,加大考试力度,公然竞聘,择优录用,营造学习型机关,培育专家型领导。让有能力、有水平的人出任要职。福建省委省政府于2005年公然向社会招考20名副厅级领导干部,共有4000多个公务员和专业技术职员报考,社会反响良好。大家希看今后加大考试力度,减少考核干部的数目。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规范政府行为的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实施政务公然,从源头上堵住“审批***”,让“权力寻租”没有市场;有关行政许可事项、条件、程序、收费、审批时限以及审批结果等必须公然,不答应暗箱操纵,让公然、透明原则及制约机制,为政府行为透明化提供法律保障,防止行政机关在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中出现灰色地带而带来***。 3、深化财政、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形成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的机制;实施金融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金融监管制度,确保资金运营安全;建立和完善投资监管体系,改进并加强对政府投资的治理。 4、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制定和修改有关法律。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治理制度,形成职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完善诉讼程序、人民陪审、审判公然等相关制度,完善检察机关监视职能。健全司法工作规范和违法司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5、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从源头上治理犯罪。规范和完善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建立完善相应治理体系和监管制度。通过体制制度改革和创新,推进从源头上治理经济职务犯罪。同时建立检察、纪检、监察等部分个案联系制度,发现漏洞,及时堵塞,做到各个部分齐抓共管、形成协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有效地预防惩办经济职务犯罪。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务犯罪出现了新情况、新题目,只有理论联系实际,针对职务犯罪的特点,分析其成因,采取有效对策,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这个“政治之癌”。惩办***是进步我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相信在新一届党中心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务员队伍将会更加廉洁,政治将会更加******,社会将会更加文明进步。 [参考文献]: [1].《世纪末的挑战——当代中国社会题目研究》[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李建化、周小毛:《***论》[M]长沙:中南产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张穹:《职务犯罪概论》[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版。 [4].樊凤林、宋涛:《职务犯罪法律对策及治理》[M].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王昌学:《职务犯罪特论》[M]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马郑刚:《反***:跨世纪的对策》[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