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关于职务犯罪 特点、成因及对策律毕业论文
2017-11-23 04:21
导读:法律论文毕业论文,试关于职务犯罪 特点、成因及对策律毕业论文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内容摘要]:职务犯罪
[内容摘要]:职务犯罪是公职职员常见的犯罪,其社会危害性较大,必须加以整治。文章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务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及其主客观原因,并从思想上、立法上、完善监视机制和加大打击力度等方面深进探讨具体的治理对策。努力营造“不想犯”、“ 不敢犯”、和“不能犯”的氛围。
[关键词]:职务犯罪、特点、成因、对策 所谓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职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者放弃职责、玩忽职守而危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及其公正、廉洁、高效的信誉致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职务犯罪是***现象的极端表现,它侵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以及公职职员行为的廉洁性,危害改革开放,破坏经济建设,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危及政权核心。因此只有把握其特点,了解其成因,制定出对策,才能更好地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和“教育、制度、监视并重”,有效防治这个“政治之癌”,推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法制建设、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职务犯罪的新特点 (一)大案要案急剧增多。十六大以来的近5年中,全国查处的贪官达20多万人。过往贪污受贿数万元可算为大案,而现在犯罪金额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上千百万元的屡屡出现,金融界犯罪金额上亿元的也不乏其案。如成克杰任职其间单独或伙同他人收受贿赂款物4000多万元。浙江第一贪官温州王天仪收受贿赂180多万元、美金1万元、巨额财产来历不明1400多万元。 (二)从“***”到 “村官”一样犯案。如已查处的案件中,有高级领导干部***、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等;仅2003年,就查处15个部级领导干部,均匀每周有一个厅级干部落马,天天有一个处级干部犯案。有湖南政府原副秘书长王道生,江西纸业团体公司姜和平以及枣阳市原土地局局长章大梁等厅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等案件,这些案件涉案金额均在几百万元至上千万元,他们位高权重,所造成的破坏后果极为惊人。而过往被以为不进“官”流的“村官”也屡犯大贪案。如安徽省隆岗村守业贤参与私分***31万元,受贿1万元。中国“村官”经济型职务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浙江省长兴县***立案查处了农村基层干部贪污挪用土地专项资金55件。 (三)窝案串案、团伙作案日增。表现为犯罪分子内部串通、内外勾结、合伙密谋、长期群体作案坑害国家。如广东湛江走私案、厦门远华走私案和福州陈凯特大贩毒、走私、组织偷渡案中的贪污受贿以及中国华润总公司下属的邹秀海、刘板、杨三合伙挪用***2.4亿元,受贿67.5万元特大挪用***案、窝案、串案触目惊心。其中陈凯案件中的原福州市委常委秘书长方长明因收受巨额贿赂而造成国家的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之巨。 (四)经济职务犯罪广为蔓延。***不但在经济治理热门行业,而且在
科教文卫等“净水衙门”也不断出现,教育部分已不再是一块净土,贪污、受贿呈现出恶劣蔓延趋势。教育系统在基建发包、教学设备、物品采购、
辅导资料印刷、代理发行、人事调动、干部任免等环节也屡屡发生职务犯罪。从2004年南京市检察机关查处的
南京中医药大学冯小龙受贿案,涉案金额102万元;南京经济学院基建办方慕钰受贿案,涉案金额155.9万元,美金2000元;
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刘代宁受贿案,涉案金额161.7万元,美金3000元及实物字画等几起重大案件足以说明教育部分经济职务犯罪的趋势及其严重性。 (五)国企领导犯罪突出,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由于国企体制存在着深刻弊端,***案件呈上升趋势,领导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挥霍浪费,挪用***,隐匿、转移、私分国有资产等现象日益突出,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北京市丰台区法院在分析2002年以来审理过的国家工作职员涉嫌贪污犯罪案,发现国企领导干部和财务职员犯罪现象突出,占被告人总数的76%,涉案金额达678万元,占涉案总额的91.8%.据统计,2003至2004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查办国企职员贪污贿赂犯罪25322人,国企改制过程中的职务犯罪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北京市检察机关的有关资料显示,犯罪造成的损失从5年前的不足亿元增加到了4.7亿元。从已查的案件中,国有资产严重地隐匿、转移、私分、流失严重,成为“最后晚餐”。如陕西西光电仪器厂原总经理刘某以隐匿手段把1300余万元国有资产流进个人腰包;福建厦门市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某趁国企改制之机以转移手段,侵吞公司股权及红利3700余万元。浙江金华市某饮食服务公司领导班子在公司改制时,集体决定将公司价值1700余万元的房产不报评估,后变更产权共同予以贪污等等,足以说明其严重程度。 二、产生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主观原因。 ⒈思想道德防线溃败,以权谋私。面对改革开放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个人工作生活经历,有些国家工作职员迷失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丧失了***主义理想信念,丧失了党性,与党离心背德,在关键时刻把握不住自己。私欲观念和特权思想作祟,思想变质、道德防线溃败,不以为人民谋利益为己任,反而处处以权谋私,终极走上***堕落的不回之路,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是从思想上变质开始,然后道德上滑坡,最后触犯刑律、落进法网。 2.自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存在侥幸心理。职务犯罪者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蜕变,使他们成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俘虏,导致他们在思想上贪得无厌,行为上放纵自己缺乏自律。为所欲为,视党纪国法于不顾,终极背弃了党和人民锒铛进狱。 (二)客观原因。 1.社会的负面影响。体制改革为我们党和社会注进了新的活力,但也给一些职务犯罪者有机可乘,他们钻制度的漏洞,混水摸鱼,在“空档”地区打“擦边球”,大肆进行贪污受贿;贪官给人们树立了“***的领导人榜样”,社会分配不公,“不捞白不捞” ,对贪官惩办不力,受贿数百万也不会被正法。 2.监视乏力,监视机制不到位。权力高度集中,制度不完善,监视不到位等弊端,给犯罪者提供了犯罪的空间和条件。而失往制约的机制必将产生***。固然已建立各级人大、政协、纪检、检察机关、政府的监察审计和人民群众监视等多层次监视体系,并已颁布《党内监视条例》和《中国***纪律处分条例》,但受“官本位”思想影响,大部分监视机关不敢于监视、不善于监视,尤其是对 “一把手”的监视形同虚设。正如原山东省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被捕后所说的:“官当到这个份上,就没有人管了,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