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计算机审计应用的辨证思考

2013-06-28 01:04
导读:计算机应用论文论文,对计算机审计应用的辨证思考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 要】计算机审计是信息化环境下崭新的审计方式。文章以计算机审
【摘 要】计算机审计是信息化环境下崭新的审计方式。文章以计算机审计与手工审计的特征比较作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计 算机审计应用的重要性,深入地剖析了计算机审计应用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计算机审计应用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审计; 信息化; 审计    
金审工程二期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审计信息化的进 一步发展。但在某些地区,计算机审计的推广应用却停滞不前。 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看待计算机审计的 应用,对计算机审计的应用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为此,有必要 进一步研究计算机审计应用的重要性与局限性,并以此为基础 探讨推进计算机审计应用的创新思路。   一、计算机审计与传统审计的特征比较 传统审计是以手工的会计资料处理系统为特征的,而计算机 审计却是在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传统审计学、管理 学、行为科学、系统论、数理统计等科学相互融合、渗透而产生的一 门崭新的学科,两者产生与适用的环境不同,存在着巨大的区别。 (一)审计环境不同 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广泛、深入地应用,使审计人员面 对的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账本,而是无形的电子数据和处理这 些电子数据五花八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从而使计算机审计下 的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显得更为复杂。 (二)审计测试的对象与范围不同 随着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传统审计取证的切入点演变为 内部控制与风险因素,审计测试的对象与范围主要包括内部控 制与纸质账目系统。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一方面由于信息系 统自身的安全性、保密性、完整性将会严重影响数据的真实性、 完整性和正确性;而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审计人员 可以根据需要深入到信息系统的底层数据库,获取更多、更广 泛的数据。因此,计算机审计测试的对象与范围不仅包括内部 控制,还延伸到信息化系统本身;不仅包括账目系统,还延伸到 尚未经过加工处理的电子业务数据。 (三)审计的思维方式不同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在手工审计方式下,审计人员总是先分析审计对象的各个 部分,再归纳、综合为整体,其思维方式是:部分→整体。而计算 机审计强调以系统论为核心,从系统上把握审计对象,以扩大 审计监督范围,即从审计对象的整体出发,先进行系统分析,把 握总体,再建立审计模型,分析数据,最后作出总体评价,其思维方式是:整体→部分→整体。 (四)审计技术方法不同 传统手工审计随着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实务中的广泛运 用,分析性测试方法逐渐成为其核心方法。但信息技术的应用 导致审计测试的对象、范围与审计线索的变化,数据多维分析 方法成为计算机审计的核心方法。 (五)审计方式不同 传统手工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某一阶段的财政财务收支 情况进行事后的审计监督,是一种静态审计。但计算机审计打 破了事后的、静态的手工审计模式,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在被 审计单位现场或者通过远程网络,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 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以实现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 相结合、现场审计与联网审计相结合、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 结合,从而更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六)审计风险不同 实施计算机审计,必须先采集被审单位的电子数据,然后进 行转换、清理和验证,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审计中间表,在这个 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可能采用不恰当的数据采集方式,也可能 由于对审计数据的错误分析,还可能由于系统设计中对数据备 份方案设计不全面,数据格式转换的不恰当,从而造成原始数据发生失真、毁损以及审计方法利用不当,形成了数据采集转换风 险。数据采集转换风险的产生既可能源于审计人员,也可能源于 被审单位,还可能源于审计软件等工具的设计者。这与传统手工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审计模式下的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产生原因的单一性有很 大的不同。因此,在计算机审计的应用中,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除 了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还增加了数据采集转换风险。   二、计算机审计应用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审计视野的拓宽,以避免假账真查 计算机审计的应用使审计人员摆脱了传统电子账套及其所 反映的财务信息的限制,可将审计的范围和内容做出必要的扩 大,深入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底层数据库,获取所需的各种数据, 并对底层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得大量的多种类型的有用信 息,丰富了审计人员的可用信息。而且由于底层数据未经过被审 计单位的加工处理,更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 的成果与财务状况,可让审计人员有效地避免假账真查。 (二)有助于实现审计技术方法的提升,以提高审计效率 计算机审计的应用需运用多维方式、分析模型算法等先进 的技术和方法。数据的多维分析是利用电子数据的特点和规 律,对海量数据进行切片、切块、旋转、钻取、挖掘等多角度立体 分析处理,发现趋势和异常的一种技术。运用多维分析技术不 仅有利于对审计对象进行总体把握;还有利于对相关法律法规 的把握、对数据间钩稽关系的认识、对被审计单位业务处理逻 辑的认知、对外部数据与内部数据间关联关系的分析。审计人 员可结合审计实践中不断积累的经验,通过建立审计分析模型 进行数据多维分析,以发现问题的线索或直接发现、落实问题, 最终达到核查问题或筛选线索的目的,为审计人员进行延伸取 证时提供明确具体的目标,便于审计人员快速地获取各种相关 的审计证据,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 (三)有助于树立崭新的思维方式以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 计算机审计不只是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变化,还会带来思维 方式的转变。计算机审计的核心在于系统论。系统论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联系,是规律。系统论要求思维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因此,如能在审计中做到总体把握、锁定重点、建立模型、精 确延伸,审计人员就可在总揽全局的基础上轻松地把握被审计 单位的薄弱环节,顺着相关线索再去延伸、取证,不仅可提高审 计效率,还可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 (四)有助于实现审计管理数字化以提高审计管理的效率 与质量 计算机审计应用的推进过程实际是一个审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它通过 OA 系统与 AO 系统之间的交互,将两大平台整合 在一起。各审计机关领导可通过对信息流的掌握,借助平台实现 动态管理、全程控制,而各个职能部门在平台上各司其职,各负其 责。因此,在审计计划、统计、信息和档案管理过程中,改变了传统 的、以纸为载体的审计管理形式,实现审计文件传输、处理、检索 和存储的数字化,实现全程控制、整合资源、信息共享、落实责任、 保证质量、决策支持等管理目标,从而实现审计管理数字化与一 体化。既提高了审计管理的效率,也提高了审计管理的质量。   三、计算机审计应用的局限性 (一)信息化建设程度的参差不齐制约了计算机审计应用 的推广 数据采集是计算机审计的首要前提与基础。如果审计对象 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尚未实现会计电算化,则不能满足开展计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会 计 信 息 化 FRIENDS OF ACCOUNTING 算机审计的基本条件;而如果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程度太高, 如金融、海关、税务等行业,其数据库过于复杂,或审计对象使 用了非主流财务软件,审计人员需根据其特殊的数据结构另行 设计采集转换数据的接口,这两种情况都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 高的计算机水平。而对数据采集转换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要求 审计人员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和计算机能力。因此,计算机审 计能否在实务中得到应用,既依赖于审计对象信息化建设的程 度,也依赖于审计部门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二)前期投入与应用水平的不对称导致审计成本的提高 为满足计算机审计的应用需求,审计部门需要建设信息基 础环境(包括网络建设、硬件建设、系统软件、机房建设),配置应 用支撑系统与审计信息化安全系统,加强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 计技能培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审计人员对新审计方式 的不适应以及审计软件自身可能存在的缺陷等因素的影响,并 不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导致审计成本提高。 (三)计算机审计人才的严重缺乏成为普及应用计算机审 计的“瓶颈” 应用计算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有财会、审计知识,又要 掌握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而根据审计署公布的信息,到 2007 年 11 月,全国审计系统取得计算机审计中级证书的人员仅 有 800 余人,且多分布在审计署特派办与各省审计厅,大部分审 计人员仅接受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并不具备应用计算机审 计要求的专业技能。但若缺乏计算机审计人才的支撑,计算机审 计的应用必然无法在全国各级审计机关普及,尤其在区、县一级。 (四)对数据安全保障的高要求限制了计算机审计广泛深 入的应用 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与计算机审计的应用,使审计对象的数 据以及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大都为电子数据。但由于计算 机病毒泛滥、黑客攻击,电子数据的安全性日益脆弱,一旦出现 问题其后果不堪设想。审计部门的部分领导与审计人员出于对 数据安全的担忧,尽量避免应用计算机审计,从而对计算机审 计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推进计算机审计应用的创新思路 为充分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对计算机审 计应用的制约,顺利完成国家金审工程二期规划中的各项任 务,各级审计机关必须在观念、应用思路、制度、人才管理与培 养模式等方面有所创新。 (一)观念创新 各级审计机关一方面要明确树立人才观念,另一方面要树 立信息基础环境建设与软件环境建设并重的观念。硬件建设和 软件开发可通过加大投入的方式予以解决,但审计人员的操作 技能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实际的、根本性的提高。因此必须在进 行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的同时,制订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计 划,同步培训有关人员,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业务技能与 控制审计风险的能力,以保障计算机审计的顺利推进与深入应 用。信息基础环境建设与软件环境建设方面必须统筹安排,重 点建设和完善审计工作急需的信息化项目,按照实际的需求有 计划地进行配置,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同时节约的资金可用于 应用支撑系统与审计信息化安全系统等软件环境的构建。 (二)应用思路创新 为加快各级审计机,关尤其是区县一级审计局推广应用 AO 系统的速度,建议在应用思路上要有所创新:对不能提供电子财 务数据的审计对象与使用特别版本财务软件的审计对象难以采 集数据的,审计人员可以仅使用 AO 系统的数据分析、记录审计 日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审计报告等功能完成审计任务,这 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已配备的各项资源,又可通过在实务中的应 用逐步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等到外部环境成熟时,审计 人员就可以轻松地应用 AO 系统进行真正的计算机审计了。 (三)制度创新 实施审计信息化,推进计算机审计的全面应用,是一项涉及计 算机技术与审计业务融合的全新的工作,各级审计机关必须围绕 如何建设金审工程、如何推进计算机审计应用、如何提供技术支持 以及如何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等方面作详细和充分的构思和规 划,逐步建立健全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性强且科学合理的管理制 度,包括计算机审计应用考核评优制度、计算机审计培训制度、计算 机审计应用建立经验模型或经验数据库的制度、鼓励开发“三小” (小软件、小工具、小模块)的制度、技术支持途径多渠道的制度、 “AO/OA”交互制度与定期通报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制 度、安全管理制度等,保证各部门在开展计算机审计有关工作时能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通力合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促进领导和审计人员主动学习 和应用计算机审计,保证计算机审计应用的顺利推进。 (四)计算机审计人才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 从长远来看,综合性的职能定位和全方位的人力资源配置 显然更有利于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各 级审计机关应组建专门的计算机审计部门,针对不同层次的人 才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立足于对审计人员进行自主培养,在 重点培养复合性人才的同时,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的整体 水平,并通过层层选拔,从社会引进技术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 从高校引进计算机专业的高层次(硕士或博士)技术人才,形成计算机审计人才梯队。●     【参考文献】 [1] 石爱中,孙俭.初释数据式审计模式[J].审计研究,2005(4). [2] 董伯坤.预算执行的数据式审计模式探索[J].审计研究,2007 (6). [3] 李瑾玲.数据式审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 2007(3).

[4] 审计署信息办.2004 至 2007 年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S].

            
    上一篇:浅谈PS/2接口协议的剖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