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基于“培养类”的信息安全对抗特色理论教(3)

2013-10-02 01:14
导读:2“培养类”的课程、教材 2.1主要专业课程和专业教材 2.1.1主要专业课程 主要专业课程有: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北京市级、 级精品课程),信息系


  2“培养类”的课程、教材

  2.1主要专业课程和专业教材
  2.1.1主要专业课程
  主要专业课程有: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北京市级、级精品课程),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技术,无线电定位系统与技术,对抗技术,信息隐藏理论与技术,信息安全工程与设计,网络攻防技术实践,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综合实验,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信息安全技术,基于多核体系结构的计算技术,软件工程设计与实践,操作系统原理,网络计算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等。
  2.1.2主要专业教材
  已出版的教材有:《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国防科工委“十五”国防特色优秀教材),《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技术》(北京高等精品教材),《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技术实验教程》(兵工高校优秀教一等奖),《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正在准备出版的教材有:《网络攻防技术实践》,《基于多核体系结构的计算技术》,《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信息安全技术》等。目前,系列教材已被多所院校所采用。

  2.2部分培养类课程和教材的特色分析
  2.2.1“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导论”课程特色
  本课程所用教材是一门通过长期酝酿、认真构架而成的,将系统理论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具体体现在信息安全与对抗中,注重其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从顶至下,从普适到专门展开,再辅以具体实例说明,属培养类的教材。本课程从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目的等方面,注重培养类教学,从全局人手,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2.2《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著作的特色,国际上因为涉及到保密问题,相关内容的还未能查到。国内相关专业的课程中,尽管有的书名与之相近,但内容相差甚远,大都只注重具体技术,属培训类课程。通过收集、查询、阅读大量相关的信息安全相关书目(国内外原著或译著等)了解到,尽管有的书名相近,但无论从结构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无相同或相近之处。著作注重具体技术、工程、法规、标准规范等方面。总体上,国内外无论是教材还是著作,或者是编著,均未查到相近内容的书目。此书信息安全对抗的核心内容、核心思想、核心原理、核心方法较全面、系统,处于国内外引领地位。
  2.2.3《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技术》教材的特色
  从理论知识点出发,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信息安全对抗技术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基础、核心技术知识点的选取较系统、全面、先进,注重能力培养,字数适当,价格合适。其一,信息系统安全对抗涉及内容广泛,几项、甚至多项技术都远远不够,教材注重从系统层次综合考虑;其二,涉及的技术内容全面,给学生以完整、系统的概念,不会因使用系列图书而增加学生的负担;其三,注重技术系统层次和核心机理,而不是偏重于细节,更有利于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该教材在充分理解、掌握信息系统安全对抗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培养学生有效运用信息安全对抗技术而构建信息安全对抗技术的重要知识点。
  2.2.4《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技术实验教程》教材的特色
  (1)编写方法上注重培养类教学,内容上注重系统性、有效性和配套性。信息安全对抗问题涉及面很广,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材根据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的系统性内容,合理选取技术的核心知识点,例如典型的攻防基础性技术、攻击技术和防御技术,针对每个知识点,理论、技术与实践方法相融合,注重综合性、思考性内容和题目。此外,该教材内容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与专业课程在内容上的互为延伸、贯穿,使之与信息安全对抗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配套性。 大学排名
  (2)使用上便于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教材既可以独立使用,如开设实验选修课、开放实验、课程设计,也可以作为专业课程的配套实验教程;既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主要安排基础性实验题目,也可针对部分优秀学生,安排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提高型题目;既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通过组建2~3人的小组方式完成,在完成题目的同时培养协作、合作意识等。此外,教材还便于自学。
  (3)注重教材的附加效果。教材内容既有基础性又有代表性,在理解和实践网络安全技术的同时,又起到了普及相关安全知识、共创美好网络安全的目的。特色的教学体系和内容有助于学科、专业的发展和知识。

  3结束语

  人类知识的累积越来越丰富,信息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安全与对抗问题涉及的内容广泛,无法根据和利用各种现有技术方法分门别类地分析。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在不断累积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很好地掌握新的信息安全技术,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基于“培养类”的理论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上一篇:关于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