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历史建筑平移保护与加固改造的研究

2014-01-19 01:06
导读:计算机应用论文论文,历史建筑平移保护与加固改造的研究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加固关系到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

[摘 要]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加固关系到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绵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当今城市建设中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处理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对体现城市文化底蕴和特色具有积极意义。总结了历史建筑的保护加固现状和三种保护方案,根据不同历史建筑的特点和保护要求,提出了加固技术、整体迁移技术和在保护历史建筑本体的同时如何提高其抗震性能等关键技术措施,从结构角度分别对五个已完成的典型工程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历史建筑;保护;加固;平移
1 引言
历史建筑作为一座城市不同时期最可靠的见证,承载着它建造年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诸多珍贵历史信息,记录着一座城市的沧桑岁月,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和研究价值,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将其完整真实地传给子孙后代,只有这样才能使一座城市的历史绵延不绝,一座城市的文化才会得以继承和发展.
世界范围历史建筑的保护是从19世纪后半叶由英、法、意等国开始的[1]。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进行持续性再建设和旧城改造,在此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建筑保护的关系,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和谐统一,成为在城市大规模建设和旧城改造时期迫在眉睫的问题.
由于历史建筑年代久远,整体性差,抗震性差,因此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更需要结构工程师提出安全可靠、坚固耐久和抗震性能好的修复加固方案.


本文结合五个工程实践,从结构角度讨论了历史建筑保护与加固的技术措施.
2 工程实践
2.1 济南客站原候车室鉴定加固与增层改造
2.1.1 工程概况
济南客站原候车室建于1958年,1992对其进行鉴定加固和增层改造.
该建筑物为两层钢筋混凝土内框架结构,外纵墙承重,平面为L形,在平面转角处有一20mm宽的伸缩缝。伸缩缝处框架柱为六边形,其余框架柱均为矩形截面,外砌120mm厚粘土砖成八边形。外承重墙为带壁柱T形断面,主梁断面尺寸为300mm×600mm,跨度为7.8m,次梁断面尺寸为220mm×450mm,跨度为7.2m。楼、屋盖为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楼面板厚80mm,屋面板厚70mm,板跨2.4m。柱下为素混凝土基础,砖墙下为毛石条形基础.
2.1.2 鉴定加固
对原结构构件的变形和裂缝、材料强度、抗震性能、场地地质等均进行了现场检测与勘探.
对各材料采用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取样和试验.
检测结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受力钢筋为HPB235级,砖强度等级为MU10,砂浆强度等级为M0.4。屋面梁挠度满足规范要求,但大部分存在裂缝,最大裂缝宽度达0.6mm,楼面梁挠度最大为37mm,约为1200l,房屋倾斜满足规范要求.
该建筑物原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经脉动试验法测定,伸缩缝以东部分横向基本周期为0.226s,以西部分为0.305s.
该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和闪长岩。既有建筑物地基持力层为粉质粘土,承载力标准值为170KPa.
加固改造时,将原内框架结构形式改为框架结构形式,即在柱列纵轴位置处纵墙内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且沿纵向设置钢筋混凝土联系梁。同时将原伸缩缝两侧的柱加固成一个整体柱,取消伸缩缝,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对改造后楼面活荷载增大的板,采用后浇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法。原结构中的框架柱采用在四周植筋后外包混凝土的加大截面加固法。对于原结构中的梁依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加大截面法、短筋焊接连纵筋加固法、外包角钢加固法。由于上部荷载增加较大,对原基础采用微型桩进行了托换.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1.3 增层改造
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改建后需成为集售票、办公、会议、餐厅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建筑面积由原来的4501m2增加到6000m2左右,为节约资金及充分利用原候车室层高优势(原层高6.9m),决定通过室内增层达到新的使用要求,将原二层结构增到四层。改建前后剖面见图1.
2.2 济南“老洋行”平移与抗震加固工程
2.2.1 工程概况
位于济南市纬六路27号的“老洋行”建于1919年,是济南商埠区保存较完整具有南欧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早期代表性历史建筑,见图2.
图1 剖面图Fig.1 Crosssection 图2 老洋行平移现场Fig.2 Movingofthe“Lao-Yang-Hang”onsite 该建筑为二层带阁楼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600m2。2005年将其向西平移15m.

2.2.2 平移设计及施工 

上一篇:智能化系统在高层写字楼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