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发展绿色经济 促进山西实现绿色转型

2015-12-16 01:03
导读:计算机应用论文论文,发展绿色经济 促进山西实现绿色转型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文章在简述绿色经济的概念基础上,分析了山西的

  摘要:文章在简述绿色经济的概念基础上,分析了山西的产业结构及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转型
  
  1 什么是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按一般的原理讲。主要是从环境和生态角度来讲的,这种经济形态有3个最突出的特征,即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绿色经济能够遵循“开发需求、降低成本、加大动力、协调一致、宏观有控”等5项准则,并且得以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既是指具体的一个微观单位经济,又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甚至是全球范围的经济。
  绿色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的区别在于,传统产业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损害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损耗式经济;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2 山西的产业结构与能源环境
  2.1 山西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以高耗能行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1)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大。200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0.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6%,比例之高在全国排第6位;2007年,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突破3 000亿元大关,达到3098.2亿元,占GDP(生产总值)比重5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82.02亿元,占GDP比重47.1%,超过全国平均增幅2.5个百分点。对山西省增长的贡献率达60.1%,拉动GDP增长8.5个百分点。
  (2)超重型的产业结构导致三次产业发展不够协调,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低级化,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受山西自身资源条件、国家投资重点和经济基础的影响,经过长期发展,山西形成了畸重的矿产资源型和原材料初加工型为主导产业,低科技含量的产业结构。这种畸重的产业结构特征。导致三次产业发展不够协调,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低级化,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一般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水平提高,第三产业占的比重逐步提高;山西却是逆向而动,全省产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二三一”发展特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山西经过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煤炭、电力、冶金和焦炭已实现了优化升级,山西还重点培育新的优势产业,装备制造、煤化工等新兴产业正朝着规模化方向迈进。但总的看来,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仍占绝对主导地位,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规模依然偏小。2007年,装备制造和煤化工在工业中的比重分别仅在7%和5%。
  (3)高耗能的产业结构是山西经济结构最突出的特点。
  2005年全省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处前5位的煤炭、炼焦、黑色、有色冶炼、电力其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81.14%,行业集中度在全国排第二位,远远高于全国36.61%的水平。2004年,全国工业部门耗能量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70.6%,山西则高达82.15%,2005年上升为83.8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前述7个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到97.8%。高耗能的产业结构已成为山西经济结构最为突出的特点。
  
  2.2 山西资源环境承载力不断遭遇挑战
  如果说产业结构历史性的畸重所导致的高能耗和高污染日益恶化,是山西社会经济发展一个严重瓶颈的话。那么由此而衍生的山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断遭遇挑战,则给山西社会经济的未来创造了更大的威胁。
  (1)在经历了20余年能源基地建设之后,山西的社会经济发展已遭遇到能源的约束与威胁。在山西的重工行业中,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一、外输电量全国第一、焦炭产量全国第一、镁合金产量全国第一、不锈钢产量全国第一、氧化铝产量全国第二等,这些居全国产量第一的行业所诞生的是能源消耗的极度庞大。
  据山西省统计局统计。从1990年到2006年山西能耗总量增长较快,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42%。在主要能源消耗中,焦炭和电力的年平均增长最多,其次是煤炭。但是。目前,山西煤炭经过长期、大规模、高强度开采,浅层资源、优质炼焦煤资源已经不多,随着矿井向纵深延伸,煤炭采掘成本逐年攀升。与此同时,山西铁矿和铝土矿探明储量以不足以支撑全省目前的钢铁和铝工业生产规模。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煤炭的消费比重过高,使能源使用效率明显降低外。还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2005年全省废水排放置9.51亿m3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21亿m3。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38.69万m3,其中工业排放量16.82万m3,占排放总量的43.47%。2005年全省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为151.64万t,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为120.03万t。
  (2)作为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水资源已面临了巨大困境。长期以来,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承载力弱是山西水资源的主要特点,而随着矿产资源开采的不断加剧,山西水资源快速衰减的现状正在日益严重。有人做过一个测算,改革开放至今,山西共产原煤近70亿t,而每开采1t煤炭平均破坏地下水资源2.48m3,按此测算,山西有近170亿m3地下水资源遭到破坏。随着未来人口总量的继续增加以及山西煤炭产量的无法突降,水资源的缺失将更加严重。
  (3)山西大气承载力的脆弱与降低环境污染所面临的巨大困难。由于山西特殊的产业结构,万元工业产值二氧化硫、尘灰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5.5和3.2,而电力、冶金、焦化三行业工业烟尘排放量分别占全省工业污染的83%以上,面对此种局面,从实质意义上能够推动环境保护的却是只有政府在孤军奋战,而山西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GDP在实现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的同时使全省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这对于山西未来经济的增长无疑是压力巨大的。

  3 山西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

上一篇:山西煤炭物流的发展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