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我们知道,在目前可实现性的前提下,对比FDMA、TDMA及CDMA三种多址技术,CDMA具有很多的优点。CDMA系统中采用多用户检测技术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CDMA的系统容量,增加用户数。用户数的增加,意味着更高的无线频谱效率。
(2)降低CDMA用户设备(UE)的发射功率,提高UE的待机及通话时间。另一方面,表现为降低了UE射频部分的成本及故障率。
(3)减小射频辐射对用户的生理及心理影响,移动通信设备对环境的影响更绿色化。
(4)增加通信距离,增大基站的覆盖面积,降低了基站综合成本。
1 3G中应用多用户检测(MUD)的应用
在3G中,码分多址(CDMA)接入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白干扰系统,其容量和性能主要会受其他用户的干扰,即多址干扰(MAD的限制。同时,它还存在远近效应的问题,由于各用户到基站的距离或衰落深度不同,强信号将抑制弱信号,使相对较弱的用户信号得不到正常检测。目前,CDMA系统缓解MAI的主要手段是采用严格的功率控制技术。这种技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远近效应,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MAI影响,因而对系统容量的提高很有限。
在CDMA系统中,多用户检测(MUD)是最新发展起来的用以消除多址干扰的技术,又称为联合检测或干扰抑制方法。它对各用户做联合检测或从接收信号中减掉相互干扰,有效消除多址干扰和码间串扰,以缓解远近效应问题,明显改善系统性能,提高CDMA系统容量。MUD技术可有效解决3G中的系统容量问题,因此它已成为3G的关键技术之一,愈来愈受术界和产业界的重视,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 MUD的发展历史
MUD理论研究源于80年代初。早在1979年,Schneider就提出了将多个用户的码元和定时信息联合起来,用于检测每个用户信息的MUD思想,并研究了迫零算法。随后,Kashihara和Kohno又提出了多址干扰消除接收机,Schneider和Kohno还给了异步多用户通信中使用维持比(Viterbi)算法的最优接收机。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MUD技术真正引起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则得益于Verdu的工作。1986年,他提出以匹配滤波器加维特比算法来实现最大似然序列检测(MLSD),适用于受ISI影响的信道。这种算法的复杂度仍是用户数的指数幂级(2k),而且MLS检测器需要知道接收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过于复杂。但这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促使人们去寻找比传统检测器优越的各种次优多用户检测器。
目前已提出的多种MUD方法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按处理方法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大类;按检测器处理信息时需要知道期望用户信息量的多少,又可分为盲和非盲多用户检测器。线性多用户检测器包括解相关检测、最小均方误差检测等;非线性检测主要包括并行(或串行)干扰抵消算法、多级检测和非线性类概率检测等。
3 MUD的基本思路
在CDMA系统中,小区干扰分以下三种:接收机收到的热噪声、用户信号的码问干扰(ISI)和多址干扰(MAD。这三种干扰各有不同的消除方法。在实际系统中,热噪声的影响远远小于MAI干扰的影响。在通常使用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均通过限制接收机噪声系数的方法来确定接收机的灵敏度。ISI的形成原因有两种:(1)信号传输时未满足Nyquist第一准则,在抽样时刻存在失真,可采用升余弦滤波器等方法来避免;(2)由元线信道的多径等特性造成,这种干扰是无法避免的,可通过均衡等办法消除。
在用户接收机完全同步并采用理想正交扩频地址码的条件下,备用户之间不会产生多用户干扰。但在多径衰落信道中,理想的完全同步难以实现。因此扩频码也难以保持完全的正交性。理论上已证明,同时具有理想自相关和理想互相关特性的二进制扩频码是不存在的,这就是著名的Welch界。在实际CDMA通信系统中,各用户信号之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就是MAI存在的根源。由个别用户产生的MAI固然很小,但随着用户数增加或信号功率增大,MAI就成为宽带CDMA通信系统的一个主要干扰,限制系统的容量和性能。MAl分小区间干扰和小区内干扰两部分。小区间干扰是指其它同频小区信号造成的干扰,可通过合理的小区配置来减小其影响。即使在最恶劣的情况下,小区间干扰功率也不超过内部干扰功率的60%,因此系统容量主要了决于对小区内干扰的处理。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