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佛家 生态伦理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2)

2013-04-28 18:45
导读:(一)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念 现代 生物学 和 生态学 证明:人与自然是同质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与

(一)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念
现代生物学生态学证明:人与自然是同质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视角着眼,从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自然界,加强环境保护,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更助于我们用整体的理念审视自然界,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佛家追求“常、乐、我、静”的境界,倡导“清心寡欲”的朴素生活方式,强调“修行”的戒规生活。这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使人类的要求和欲望得以净化和控制,使人类不断适应环境和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基础,只有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人们才能更好的实践。

科教论文网 http://lw.nseac.com/


(二)要尊重生物的生存权利
每一种生命形式在生态系统中,都有发挥其正常功能的权利,都有生存和繁殖的权利。生存权是生命体最基本的权利,这种生存权对于万事万物是平等的,而且这种平等要求生物之间彼此尊重。佛家的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在爱护万物中追求解脱,它启发人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本质来进行认知。万物统一于佛性,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一切生命既是其自身,又包含他物,善待他物即是善待自身。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立场出发,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生态实践成为觉悟成佛的具体手段,这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出的慈悲为怀的生态伦理精神,客观上为人们去保护自然,发展生态文明,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界和睦相处提供了理论基础。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三)要扩大对生态文化的宣传
佛教的发展之所以源远流长与其广泛流传密不可分,同样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也需要扩大对生态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以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态伦理思想的普及将使人们意识到人类、人类社会是自然整体系统的一员,从而唤起人们对自然的“道德良知”和“生态良知”,使人们全面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既有改造自然的权利和自由,同样也有保护自然的义务和责任,人与自然间应保持一种共生共荣,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必须加强生态宜传教育。这种宣传教育首先必须是全民性的,不能仅仅针对青少年,应包括所有群体,尤其是处于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成年人。其次,生态伦理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而必须是社会性范围的教育。另外,生态伦理教育要求充分发挥所有公民的主动性,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最充分地发挥生态伦理的道德教育作用,提高我国公民的整体道德素质,从而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科教论文网 http://lw.nseac.com/
上一篇:论文关键词:农村 道德变迁 道德运行机制 论文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