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概而言之,狩野直喜认为创儒学之教以垂后世的孔子不是什么“黑帝之子”,而是生于周代为周之立法者周公的子孙的封地即鲁国之臣子。孔子之教一方面因为其所说为为人之道而具有不为一时代一国家所局限的性质,另一方面,由于其生于封建时代,其教亦是基于对封建时代的长短得失有充分的认识,从而发为种种君臣之教。但是,其中,特别是其教如何适应后世封建制的变化,亦有其难明之处。在中国周代之后已经不存在象周代那样完全的封建制度。相反,他认为日本德川时代为经学尤其兴盛的时代,学者们也认为当时的国情与周代的封建之有许多类似之点。因此在儒学的某些方面倒是对孔子之教能够有充分的理解,而且实际上也恰切地打动了当时的人心。(12)他强调“无论中国的儒教如何发展,在日本不仅要愈益保存好它,而且必需阐明它以资世道人心。”(13)这里想要顺便指出的是,在近代日本,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孔子之教在中国虽流传两千几百年,但多流于一种形式,所传仅为其“型”,而日本不仅在上而且在事实上能够推行孔子之道,认为孔子之道实际上在日本才得以实现。(14)虽然不能说狩野直喜完全支持这种观点,但他毕竟是近代日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本的儒学家,把他的言论放到当时的和思想中去,会更好理解一些。再来看他的孟子观。
他认为孟子明之大道,与汉唐以后的经师的解释唯经典是从相异,而是能领会孔子学术之真意且使之发展。即对孔子所未言或未详言之处能深入阐明。如孔子说仁,孟子仁义并称;孔子未明言性之善恶,孟子则倡性善说等,其他如知言养气四端良知良能之说均为孔子所未言之处,不能不承认对于儒学的发展其功之大。(15)孟子的价值得到普遍认可是宋代以后的事。(16)西汉文帝时虽一度立为学官,因起异议而废。北宋神宗之时,王安石改革科举,将孟子与论语一同定为通经或叫兼经。孟子为宋儒所好,被列入道统,狩野直喜认为是在于其思想的唯心论等倾向正好与宋儒的思想合拍。即:
“孟子的思想倾向
唯心论 直觉主义 非功利主义 严肃主义
仁 humanism之确立
义 个人的确立”(17)
这主要是从思想方面即方面立言,狩野直喜认为孟子的道德论可视为其论的一部分。如孟子主张性善论决非以议论性善论本身为究极目的。人君治民与个人道德两方面结合起来才可以称为完全的仁义。由此狩野直喜认为孟子的“王霸之别归于诚伪二字”,“君主的政治方法即指其道德态度而言。而未必一定为王者方可行王道。”(18)在对周室的态度上,孔孟思想之差,毕竟是由于时势不同的缘故。孟子在周室与人民之间更强调济民。不论何人只要行王道,便可辅之。王道政治发于仁义之德,然而徒具所谓仁义之德而不能达致以为人民谋幸福的实际效果,即“仁闻而民不被其泽”,则此德全无价值。“徒善不足以为政”(离娄上)。相反,即使有堂皇的业绩,也能与人民以幸福的实效,但如果这一切非出自人君之德即“不忍人之心”,也决不能称为王道。狩野直喜在这里也是强调道德态度与政治效果的统一的重要意义。
对孟子的政治思想,狩野直喜特别指出其民本主义而非主义的特点。具体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注意。其一,指出孟子提出民本主义的时代背景,是当时的君主唯以人民充当满足自己欲望野心的工具,从而警告他们如果这样下去,不图人民的安宁幸福,怠于人主的责任,则不可一日保其位。而决非认为人臣可以在道德上背离君主。除汤武放伐这样特殊的情况之外,只要君臣关系尚在,即使君行如何不道之事,在孟子而言也绝无容许臣背叛君的道理。误解孟子对君主所说的民本主义,以为他唯民权是重,如君主违背民意即可直接废除之,这是非常错误的。其二,指出孟子的民本主义换言之即尊重民意主义。尊重民意并不是说民意在政治上具有绝对的权力,并不意味着民意所在,不论何事,不论其当否,君主必需无条件服从。其三,指出孟子的民本主义虽强调君主为民而存在,政治为民而,然而并非说政治由人民决定。天子乃受命于天,而非由人民选择。所以万章问孟子“尧以天下与舜有诸”时,孟子回答“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那么,“舜有天下也。谁与之。”孟子告诉他说“天与之。”狩野直喜强调尽管人君或国家是为民而实行政策,但要实现孟子的理想,如果没有超越于人民之上,不受其掣肘的巩固的君主,其事业到底不能实行。(19)狩野直喜对君主的态度在前面其伦常表现中已有论述。
此外,狩野直喜认为孟子是和平论者,反对所有为扩大疆土而使他国服从的战争。“至少他决不是军国主义或帝国主义的朋友。”(20)而且孟子热心于井田制,指出其“政治思想中颇有的倾向。”即“土地为国家所有,而平分给人民。换言之,即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应该为了弱者而抑制强者,为了贫者而抑制富者。”(21)狩野直喜这方面的思想为小岛祐马所继承和发展。
注释:
1、 狩野直喜《史》,岩波书店,1953年,第4页。
2、 《先学を語る――狩野直喜博士――》,《东方学》第42辑,1971年。仓石武四郎,吉川幸次郎的谈话。第142、145页。
3、 《观堂集林》卷二十四。
4、 1923年进讲《尚书尧典首节》、1927年讲《古昔支那儒学の政治に関する理想》、1929年讲《我国における儒学の変遷について》、1932年讲《儒学の政治原理》。这些收入《御进讲録》(みすず書房,1984年)一书中。
5、 狩野直喜关于孔子和论语的专门论述除《论语孟子研究》、《中国哲学史》中的相关章节之外,还有《关于论语研究的方法》、《孔子与管仲》、《关于孔子传记》、《关于孔子传的一节》(以上文章收入《支那学文薮》)、《孔子》(收入《读书篡余》)等。
6、 同前《论语孟子研究》,第3页。
7、 1910年开始出版《和译汉文丛书》(12册,田冈领云等译注),玄黄社。1912年至诚堂开始出版《新译汉文丛书》等等。
8、 参见拙搞《近代日本的孔子观》,《孔孟月刊》(),第39卷第3期,2000年11月。
9、 据其1914年11月在仙台孔子会上的讲演《关于孔子的传记》及《论语孟子研究》中“论语所见孔子的事迹?二十”。1935年5月北村佳逸出版了《孔子教的战争理论》(南郊社)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