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
仁、义、礼、智、信五者,有不同的内涵与维度,但同时又具有内在联系。其中“仁”是核心,是最高原则,也就是说对人类、对人性、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和爱护,应当是最终目的,是至上的道德原则。“义”则是要在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群体的生命价值和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维系一个适宜的行为选择的限度。“礼”则是以仪文化的外在形式,将仁义的精神付之于日常社会行为中直观的践履和操作。“智”的追求必须以不违背人性、不损害人类的根本利益为限度,也就是不能背离仁的精神和义的原则。“信”则以天道之诚承诺着仁、义、礼、智作为道德理念的真实不虚,和在道德践履中的真诚不二。总之,借用其形式,改造其内容,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范畴对于当今道德文明建设仍然是可以利用的珍贵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 班固.汉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 杨伯俊.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 杨伯俊.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 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 中华书局,1986.
[5] 陈澔.礼记集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 全增嘏.西方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7] 朱熹.中庸章句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