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现代中文的术语(其中相当一部分出自日本人之(2)

2013-06-28 01:00
导读:"存在"或"本体"问题就是这样进入西方哲学的;它与当时的说话方式内在相关,依其"语势"而发言,就象"道自道"的话与先秦中文内在相关一样。那时的中文


"存在"或"本体"问题就是这样进入西方哲学的;它与当时的说话方式内在相关,依其"语势"而发言,就象"道自道"的话与先秦中文内在相关一样。那时的中文却不允许出现"国自国"、"家自家"之类的说法。"存在"这个词将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说"与克塞诺芬尼对"神"的要求的要义凝聚到了一点,在巴门尼德看来也是最纯粹的一点,即所说的必是其所应是(从数学错误和[克塞诺芬尼所批评的]荷马对神的描写看,"所说的不是其所应是"的现象确是大量存在的);用海德格尔的术语来讲就是:那"让说话带到眼前者本身也就是在场者的在场",[5];这也就是海德格尔理解巴门尼德"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这一著名命题的基本方式。对于他,这句话意味着:由逻各斯(legein)引导的直观着的思想与存在(在场者的在场)是相互共属的。[6];而"逻各斯"在《存在与时间》的导论第7节中被明确地说成"将那在言谈中’这言谈’所涉及者(wovon;in;der;Rede;’die;Rede’;ist)开显出来"。说得更准确些就是,"这[真的(echt)]言谈’让人看’(apho...),即让人从这言谈所涉及者本身来看。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那被言谈者应该来自那被此言谈所涉及者。"[7];

可见,在海德格尔的"提要钩玄"的解释中,"存在"绝不只是观念意义上的存在,而是与"言谈"这种活生生的在场现象息息相通的。只有在活的现象,也就是表达、理解和解释中,人才能体验"假"的可能,知道"被言谈者"可以不来自"那被此言谈所涉及者";也才能体会到"存在不能不存在"的说法确实排除了某种可能,而以一种原发的"相互共属"来引导着求真理的人。;

这种关于存在与逻各斯(思想着的语言,言谈着的思想)的看法经过了芝诺(Zeno)的悖论和智者们的雄辩术及论辩术的进一步激发,极大地影响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定义"的寻求。芝诺反对"运动"和"多"的归谬法使人看到,依凭语言的论辩能独立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语言的内在逻各斯能与常识对抗到什么程度。因此,对于智者们(Sophists)而言,一切智慧和力量的关键在于"能进入论辩的言说之中";言语的技艺就是思想和存在的技艺。"人"是万物中最奇异者,而奇异中的奇异就是这种存在者能让语言带到任何地方,不管它是诗意的仙境还是论辩的战场。"每件事物都可以有相互反对的说法"正表明"说法"的自由和放浪,而说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也就要马上说道:"[随逻各斯而行的人]既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这与巴门尼德正相反的"说法"的可领会性同样是靠希腊语言的逻各斯维持着的。倾向于巴门尼德的柏拉图在《智者篇》中却看出证明"非存在的某种存在(’是’)性"的极端重要,不然就无法"说"明错误和虚假的可能,也就无法"定义"在他眼中是弄虚造假的智者们。而在《泰阿泰德篇》中,他为说明可真可假的"判断(或意见)"为何不同于"知识"费尽了心机,而类似的问题("如何从上说明假命题的可能")在二十世纪初激发维特根斯坦写出了《逻辑论》。;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亚里士多德对于"存在本身"以及"存在出于自己的本性而具有的那些属性"[8];的研究比巴门尼德的探索更明显地依据希腊语言的内涵。当然,他的形而上学主要依据的只是系词现象或判断句的结构,而不是雄辩中的、反诘中的、作为"助产术"而使用的活泼语言。一种存在者或存在状态是不是终极存在或实体(ousia,此词也是eimi的变体,在这里意指"正是其是"),就要看它是不是只能作判断句的主词(所言者),而不能作谓词(去言者)。个体符合这个语言学要求,因而被当作第一实体。等等。能不能形成或如何参与形成判断句成了存在的规定性。;

总之,到亚里士多德为止,古希腊人对于"存在"或"是"的理解就活在语言的逻各斯之中,尽管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开始,对于"定义"和"理念"(相)的追求在大大消减这语境的力量。至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尽管它的系词"脐带"还未断掉,但"个体"与"形式"、"质料"等说法已经使得忽视语言逻各斯的倾向,或让这逻各斯干瘪为"逻辑"的倾向成为可能。后来西方存在论的发展就是沿着这条缺少语言本身的诠释力度的道路进行的。语境的在场性(存在)隐去了,只剩下出自这语境的已现成化了的在场者(存在者)。这种状况直到本世纪才得以真正改变。;

海德格尔一直将亚里士多德之前(包括亚里士多德)的希腊思想看作是具有现象学和诠释学维度的。他写道:"所有古希腊的伟大思想家,包括亚里士多德,都非概念地(begrifflos)思想。"[9];在他看来,这种非概念的现象学的洞见就表现在对于活生生的"在场状态"(parousia,Anwesenheit)的敏感上。据海德格尔自己回忆,在1922至1923年间,他有过一次极重要的"精神上的闪光",即领会到了或"看"出了"ousia"对于古希腊人意味着"不断地在场",而不是后人讲的"实体"。[10];这种在场状态是一种开启(揭开蔽障,aletheia),并持续地保存在现场。比如,海德格尔认为表“存在”(eon)的另一个词是"physis"(一般译作"自然",在中文中可译为"原在"),它的含义是:出自自身的开放(比如一朵玫瑰花的开放),自身打开着的展现,以及那在此展开中显现自身并保持在那里、经受住它的状态。"[11];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人通过"技艺"(techne)而引发出这样一种悬浮在当场的意义构成状态,而最重要的人类技艺就是语言。所以,语言的逻各斯,一种原发的"收拢",引导着希腊人对存在的领会。;

总之,按照海德格尔,"存在"不是任何现成的存在者或实体,不管它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实体。存在总意味着一种根本性的发生“生成”、"开启")和维持着的状态。它与有时态、语态的系词现象相关,但绝不限于判断的形成,而是与更原本意义上的(生存化了的)时间、空间和语言不可分。;

二、人的实际生活经验;

探讨存在论(本体论)在海德格尔那里如何变成了诠释学,或诠释学如何具有了存在论的含义,可以有不同的切入方式。比如他对胡塞尔所讲"范畴直观"和系词"是"的讨论,他分析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实际智慧"(phronesis,明智)的文字,他关于巴门尼德的"存在"与赫拉克利特的"生成"为何从根本上是一致的讨论,他对康德"先验想象力的"阐发,《存在与时间》所提及“诠释学的形势”、"理解"、"解释",尤其是"Dasein"基础存在论的诠释学本性,等等,都是可取的进路。然而,最原本的进路应该涉及海德格尔思想的形成期,即一次大战前后的数年,特别是1919至1922年于弗莱堡大学的讲课。正是在这段时期,海德格尔"发现了他自己,第一次成为了海德格尔"。[12];
上一篇:论文关键词:刘宗周主体人格自我观 论文摘要: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