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Merleau-Ponty)是法国现(6)
2013-07-01 01:52
导读:[15];这就是何以胡塞尔要说“现象学可以说是一切近代哲学的隐秘的憧憬”的原因(参见《纯粹现象学通论》,第160页)。; [16];Ph.;P,;p.;IV。; [17];因此,虽
[15];这就是何以胡塞尔要说“现象学可以说是一切近代哲学的隐秘的憧憬”的原因(参见《纯粹现象学通论》,第160页)。;
[16];Ph.;P,;p.;IV。;
[17];因此,虽然一些胡塞尔的诠释者(如利科,P.;Ricoeur)认为梅洛-庞蒂的诠释过于主观,我们还是不能不意识到这种诠释的合理性。因为梅洛-庞蒂所感受到的传统与问题,也同样存在于胡塞尔现象学自身之中:它的构成性研究不可避免地与“生活世界”概念的内在意向有所冲突。这种冲突正是我们指出的反思性哲学的内在困难的一种表现。胡塞尔之所以也陷入这个困境,根本上是因为他的现象学还没有成为一种别样的。先验还原与心理主义的建构之间的暧昧关系一直“耦断丝连”。“当胡塞尔进行构成分析时,生活世界受到了忽视,因为先验还原目的在于澄清意识对象,而生活世界则是作为意向对象的视域起作用,它从未成为讨论的主题。”(见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编者导言”:《哲学解释学》,夏镇平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第37页)在先验还原纲领和“生活世界”概念之间存在着的这种张力之消除,不仅是胡塞尔本人的努力方向,也是其现象学后继者梅洛-庞蒂的努力方向。所不同者,很可能,前者正如伽达默尔说的,是想以那个纲领来同化“生活世界”(参见伽达默尔“现象学运动”和“生活世界的科学”,载上书,第129-195页),而后者则想以“生活世界”来同化那个纲领。;
[18];参见前注。;
[19];Ph.;P,;p.;36。;
[20];Ph.;P,;p.;74。;
[21];同上。;
[22];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第133,100页。;
[23];Ph.;P,;p.;375。;
[24];Ph.;P,;p.;347。;
[25];Ph.;P,;p.;363。;梅洛-庞蒂很自然地在说明这种身体图式时,对触觉给予了优先性。但实际上,身体图式存在于所有知觉活动中。另外,皮亚杰(J.;Piaget)的工作虽然就其思想倾向来说正与梅洛-庞蒂相对立,但却可以很好地说明这种图式的普遍性。(参见注47);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6];Ph.;P,;p.;371-372。;或者如梅洛-庞蒂在另一处说道的:“形式和量的恒常性因此不是理智的功能,而是实存的功能,也就是说它必定与前逻辑的活动相关联。通过这种活动,主体自我安置于它的世界之中。”(Ph.;P,;p.;350,注1);
[27];Ph.;P,;p.;286。;
[28];应该说梅洛-庞蒂这里的分析虽然直接地针对了知觉心理学中关于空间经验主义和理智主义的观点,但并没有进一步深入到这些观点的哲学讨论的一些重要结果中去。在那里,将遇到的问题要复杂得多。例如,这里所揭示的理智主义的弱点其实未能触及康德理论的内在困难。因为这些弱点与其说是康德主义的不如说是莱布尼茨主义的。康德的先验感性论恰恰是对后者的这一困难的克服(见《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感性论”和《1770年论文》中有关空间的部分)。康德自身的问题始终在于先天空间形式的经验使用的可能性(权利)。;
[29];Ph.;P,;p.;286-287。;
[30];同上。;
[31];Ph.;P,;p.;116-117。;这种身体图式也有其经验上的表现,如幻肢现象,它是“身体图式的一种形态”。(Ph.;P,;p.;177,注2);
[32];Ph.;P,;p.;118。;
[33];同上。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了问题的深刻性。梅洛-庞蒂的身体图式在这个意义上与其是对康德的感性空间形式的反驳,毋宁说是在某种意义上肯定并诠释了它。因为方向性正是康德将空间作为直观而非理智概念,从而脱离莱布尼茨路线的基本根据之一。全部的秘密都在于这个被那些重要的哲学家一再以不同的诠释系统加以界定并利用的概念──直观性。;
[34];Ph.;P,;p.;118-119。;
[35];Ph.;P,;p.;109。;
[36];Ph.;P,;p.;113-114。;
[37];Ph.;P,;p.;428。虽然这种对康德的评价可能为多数康德研究者所难以接受,但在它的尖锐的表达形式后面确含有对康德体系之问题的深刻认识。;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8];Ph.;P,;p.;429。;
[39];Ph.;P,;p.;432。;
[40];Ph.;P,;p.;439。;
[41];Ph.;P,;p.;207。;
[42];Ph.;P,;p.;209。;
[43];Ph.;P,;p.;210。;
[44];Ph.;P,;p.;221。;
[45];这项工作实际上在《知觉现象学》中就已经进行。并在后来的著作如《眼与心》(L’æil;et;l’esprit,;Gallimard,;1960;参见,《眼与心》,刘韵涵译,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2)等中进一步深入下去。这个工作包括了确定在画家的“看”中,深度与它在射影几何中的意义上的差别,以便找到真实空间与科学意义上的空间相比所多出来的东西,身体活动的意义也正存在于这种东西之中(见中译本,第145页等)。;
[46];VI,;p.;309。在《知觉现象学》中,同样一个“我能够”被用来描述身体图式。(见Ph.;P,;p.;363);
[47];另外,不能不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承认,这样一种身体图式与皮亚杰的运作图式(schèmes;opératoires)不可能没有某种深刻的联系。但梅洛-庞蒂本人(他当然了解皮亚杰的工作)对此联系并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暗示。实际上,梅洛-庞蒂认为皮亚杰的研究中存在着一种理智主义的路线,他对此在情绪上显然是反感的。(参见VI,第257页)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妨碍梅洛-庞蒂看到在他与皮亚杰的区别之事实背后可能存在着的联系。;
[48];VI,;p.;301。;
[49];如我们已经指出的,这一点在《知觉现象学》中已经论及。;
[50];VI,;p.;33。;
[51];VI,;p.;197。;
[52];VI,;p.;33。;
[53];VI,;p.;222。;
[54];VI,;p.;199。;
[55];VI,;p.;264。;
[56];VI,;p.;193。;
[57];VI,;p.;193-194。;
[58];VI,;p.;184。在肉体的这种具体抽象物的性质的必要性中,也就是说,在这种性质和肉体作为事物的本源和作为一切理智的二元对立之扬弃的意义之间的关联中,包含着某种深刻的东西。这种东西我们至今未能对它有透彻明了的辨识。在这里,我只想指出这样一个事实:作为具体抽象物的四元素(我愿称它们为“物性基元”,以区别于原子论意义上的元素)正是为后来作为现代科学的基础的原子论所克服或取代了的东西。然而在中国传统自然观中,它的类似物却一直作为基本的原理而保留着(五行说)。这个事实使得在中国传统自然中(宇宙)创生问题从来不曾产生一直困扰着精神的“二律背反”──具体普遍性似乎就是为创生所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