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内容提要 :《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4)

2013-07-12 01:31
导读:魏源认为基督教宣扬的许多东西都不足信,惟一神奇的是有关基督治病疗伤的传说,至于天父神子创世之说,这比北宋真宗赵恒授意王钦若等人炮制天书《

魏源认为基督教宣扬的许多东西都不足信,惟一神奇的是有关基督治病疗伤的传说,至于天父神子创世之说,这比北宋真宗赵恒授意王钦若等人炮制天书《大中祥符》更甚,所谓天书云“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其书黄字三幅,词类似《尚书·洪范》、《经》,始言真宗能以至孝至道治世,次谕以清净俭敛,终述世祚延永之意”。⑨显然王钦若等人炮制天书是为了维护统治的需要“奉上帝命,护卫宋朝”。而摩西上山受命,传授十戒之说,与王钦若没有两样。魏源认为“尚不及天方教之条理”的基督教,“无一言及于明心之方,修道之事也;又非有治历明时,制器利用之功也”,“何以风行云布,横被西海,莫不尊亲”?其原因就在于摩西这类人的危言耸听的炮制,故魏源将摩西比作王钦若。由此可知,魏源对欧洲西方宗教(不是指佛教的西方)是持强烈的质疑态度的,或谓批评态度,这种质疑、批评可谓开了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之争的先河,他认为天主教之所以从明末后期传入中国,是由于“明之季年,心学盛行,西土慧黠,因摭佛经而变幻之,以投时好,其说骤行,盖由于此,所谓物必先腐而后虫生,非尽持论之巧也。”显然,魏源将天主教在明朝末期的流行归罪于陆王心学的盛行。不过可笑的是魏源没有搞明白天主教与佛教的截然不同,还以为天主教是通过摘取佛经以变幻或者偷梁换柱的方式,迎合中国士大夫的胃口,才得以骤行。不过,魏源认为这不能归咎于天主教方式的技巧,而着实是因为陆王心学的泛滥和明朝机制的自身腐烂,本末因果不能倒置。然而,魏源怀疑天主教之所以未在中土扎根广布乃至于中绝,可能是因为“皆浅人拙译,而精英或不传欤”,这可否说魏源感觉到(或者体会到)西方文化的“精英”部分并没有传入中国,可是他所讲的“精英”是指什么呢?倘若日后不久传播进来的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学说,就是他所猜测的“精英”,那么,又该如何理解这种知识学说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这些与儒家学说有质的不同的思想体系、价值取向在多大程度上可视为所谓的“精英”?作为饱受儒学浸染的学人,魏源能以多大的“拿来”态度吸取、接受这种“精英”文化呢?不可得知。

魏源在叙述西方精神文化时之所以聚焦于宗教,恐怕是由于中外精神文化的交汇自古以来都是首先以宗教作为传媒的缘故,而在当时,魏源对于西方精神文化的了解,也还主要限于这个方面。与对西方坚船利炮和先进科技所持的明确肯定的态度相反,魏源从精神价值层面即形而上层面并没有完全认同西方的宗教文化,他从儒家的道德观念出发,对天主教、天方教提出许多质疑,有时魏源甚至将天主教斥责为“邪教”。可这并不意味着魏源基于的影响,将西方文化分为道器两部分,主张取其形而下之器,而遗其形而上之道,即西技必学,西学则禁。魏源批评的是天主教那些与中国传统习俗、道德有冲突之处的地方,如质疑耶稣的生卒和代人受罪,反对基督教的一夫一妻制和人生来有罪的学说,可这不能归结为全盘否定西方精神文化。魏源认为“惟《神理论》颇近吾儒上帝造化之旨”,这是因为该书所讨论的天地万物、日月星辰、神鬼魂魄、心性等,与魏源所坚持的宇宙本体论、认识论相接近,魏源将《神理论》的这部分内容收录进《海国图志》。这是否说,魏源在“天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道”的认知上,在某些义理上还是认可的。

魏源在《海国图志》里明显持“天下大同”这一人类的终极价值关怀。他批评、质疑天主教、耶稣,数落甚至诋毁天方教、穆罕默德,并不代表要求一定禁止西学,这只说明他深受儒教的价值观和观的影响。倘若由此推论出魏源是以传统的文化为道,以西方的工匠制作、技术、天文推算(那时还没有科学技术这一字眼)为器,为“中体西用论”的先声,可能言过其实。当然,不能否认,正是通过魏源对西方文明的介绍和质疑、批评,为俟后的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之论争,以及后来五·四时期大规模的中西方文化争论提供资料素材,不过应当指出明末就已有了反对西方文化的言论。可是,在《海国图志》里,魏源并没有两个(物质的和精神的)文明的意识、观念,即他始终没有从“道器”、“体用”的角度来介绍、阐述西方文化。综观魏源的整体思想,讲求“经世致用”,主张“变易”,才是他一以贯之的。故而我们没有必要从后人各持一端的争执中来给魏源的思想定性。

或许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关注《海国图志》、“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价值到今天也不过时,他所论及的某些对策,直到本世纪初、中叶才得以实行,有些是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得以实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魏源的确比他的同代人站得高看得远,是一个具有伟大爱国心怀的思想家。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注释:

① 《魏源集·圣武记附录卷十二》P316

② 《魏源集·明代兵食二政录叙》P165。

③ 丛刊《鸦片战争》第5册,湖南出版社1987年,第529。

④ 《海国图志》有三个来源:“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海国图志原叙》

⑤ 《魏源集·魏源诗文》第781。

⑥ 《海国图志》

⑦ 《魏源集·都中吟十三首》第676——677。

⑧《史新编》冯友兰 人民出版社 1989年第一版

⑨ 《道教史》卿希泰 唐大潮 著 中国科学出版社 1994年版

参考文献:

〔1〕 明清学术流变〔M〕萧蓵父 许苏民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

〔2〕 魏源与近代中国改革开放〔M〕刘泱泱等编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3〕 魏源思想研究〔M〕杨慎之 黄丽镛编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4〕清经世文编〔M〕中华书局1992年

〔5〕晚明思想史论〔M〕稽文甫 东方出版社1996年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上一篇:;康熙在位年间,天主教在华传教士由于对中国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