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内容提要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展开和中华的(2)

2013-07-18 01:03
导读:下面将以维吾尔族为例,维吾尔族就是一个有着自己浓郁的民族审美特色的华夏民族。尤其是喀喇汗朝时期的维吾尔族在整个维吾尔族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

下面将以维吾尔族为例,维吾尔族就是一个有着自己浓郁的民族审美特色的华夏民族。尤其是喀喇汗朝时期的维吾尔族在整个维吾尔族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当代著名的维吾尔学研究专家耿世民先生就曾指出,“黑汗王朝在新疆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对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的突厥化,特别是对伊斯兰教在整个南疆地区的传布曾起过巨大作用。黑汗王朝在维吾尔文学史上也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伊斯兰维吾尔文学时期”。(《论集》96页)这里尽管从其文学方面谈的,但同样也适应于其和美学方面。

二、维吾尔族民族文化及其审美的特殊性

“维吾尔”就是“团结”“联合”“同盟”之含义。维吾尔族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维吾尔族有自己的文字、有自己的原始宗教信仰、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物质的富足与性格的开朗,能歌善舞。关于维吾尔族的历史渊源,有认为,维吾尔族和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裕固族有共同的渊源,即都源于回鹘。“丁零”和“敕勒”是其共同的祖先。公元840年,漠北回鹘汗国为黠戛斯所击败,回鹘诸部落纷纷离散。南迁河西走廊的一支,后来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裕固族。西迁并定居于西域一带的回鹘人,即融合了早已在北疆一带过着游牧生活的突厥语诸部,又融合了两汉以来移居西域的汉人,并同原来就居住在南疆操印欧语系的民族,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等长期相处、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维吾尔族。由此可见,维吾尔族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的融合,是中国西部民族及其的重要代表。

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丝绸之路”的中段,这里曾是“中国文化”、“印度文化”“西欧文化”三大文化系统相接触的最早的“文化交流场”。维吾尔族人民很早就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广泛接受、吸纳、、改造外来文化,并创造了自己民族特色文化的辉煌。由此也就逐渐形成了维吾尔族文化及其的特殊性——流动开放性、多元并存性、人文崇高性等。所谓流动开放性,是相对于中原农耕定居文明而言,维吾尔族乃至西部所具有游牧文明特性,游牧中就地蕴含着开放与博大之胸怀。正是这一流动开放的特性必然也就带来了不同原始部落和各土著民族间的相互接触、交流和多元并存。流动开放和多元并存也最终造就了维吾尔族宗教审美生活化、生活宗教审美化的能歌善舞、性情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的人文崇高之特性。

就其宗教信仰而言,由前维吾尔族的各游牧民族的原始自然信仰转化为前伊斯兰教的各种宗教信仰如萨满教、妖教、摩尼教、佛教、景教、道教等,最后统一为伊斯兰教。虽然,中国伊斯兰教被称为中国真正的宗教,但在维吾尔族生活中更具开放性、多元并存性和人文崇高性。这一特性的基础在于维吾尔族的民族特性和伊斯兰文化本身具有的容他性特征。

维吾尔族思想的发展阶段更能体现出这一文化和审美特性。维吾尔族古代美学与其、宗教、艺术等思想的有着十分密切之关系。尤其是宗教及其以宗教为核心的现实生活,对其哲学、艺术和美学的发展和繁荣有着极大的支配和主导作用。我们可以从维吾尔族对宗教信仰的变化情况中,来把握其哲学艺术及其美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基本阶段。就哲学的发展阶段看,维吾尔族古代哲学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即“(一)原始的自然神论;(二)前伊斯兰教的各种宗教哲学;(三)伊斯兰教哲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第902页)就艺术而言,可将古代维吾尔族艺术大致“划分为漠北草原回纥汗国时期、高昌回鹘王国时期、黑汗王朝时期等三个主要时期”。(《新疆文史论集》第126页)但也有将其划分为五个时期的。“我们可以把维吾尔书面大致划分为如下几个时期:一、古代塔里木盆地非突厥语文学时期(公元后初期—8世纪左右);二、漠北草原突厥—回鹘汗国时期(七八世纪—9世纪中叶);三、高唱回鹘王国时期(9世纪中叶—14世纪);四、黑汗王朝时期(10世纪—13世纪初);五、察哈台文学时期(15世纪—19世纪末)”(同上,第94页)

根据上述维吾尔学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将维吾尔族古典美学思想大致划分为三个基本发展阶段:自然神论美学、前伊斯兰美学和伊斯兰美学。喀喇汗王朝时期伊斯兰美学的确立,真正体现了维吾尔族民族美学的特殊意义和价值。

喀喇汗朝时期维吾尔族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及其大批具有美学意义的理论著作和艺术作品。如《突厥语辞典》、《十二木卡姆》、《福乐智慧》、《真理的入门》、《弥勒会见记》《乌古斯可汗的传说》等。

在我看来,最能体现这一时期乃至整个维吾尔民族美学思想基本精神的,是被称为“东方亚里士多德”的法拉比以及百科全书式的《福乐智慧》。如果说前者是以中国伊斯兰文化精神去解读的话,那么,后者则以更为广博的胸襟以中国伊斯兰去融合东西方文化,从显示出巨大的包容性。正是在这一精神的推动下,维吾尔族民族美学被提升为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伊斯兰文化,又有别于中原文化的一种新质的民族文化传统。下面就着重探讨一下两者之美学意蕴。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三、法拉比对西方美学的接受与传播

法拉比(870-950)生活在伊斯兰教取代佛教地位的喀喇汗王朝。而伊斯兰及其文化就其根源本身就是多种文化因素的融合,尤其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希腊文化、印度文化等因素。法拉比是维吾尔族人民的骄傲,是一位杰出的维吾尔族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和家。同时也是阿拉伯世界人民的骄傲。据有关资料显示,法拉比的祖先是突厥人(古维吾尔人)血统。但法拉比的主要学术活动则在当时伊斯兰文化中心——巴格达。

首先,法拉比对古希腊哲学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注释及其接受与传播。在方面,他在广泛学习接触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亚里士多德学说等基础上,对亚里士多德学说进行接受与传播,并企图将其与普罗丁为代表的新柏拉图主义进行调和与提升,建构起了具有自己民族时代特色的哲学体系即东方的亚里士多德主义或法拉比主义。这一体系是东西方文化相互接触与碰撞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哲学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其次,在美学方面,法拉比以伊斯兰文化为基本理论背景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同时也作了自己的理解和发挥。法拉比认为,任何东西的“美、壮丽和装饰都在于以最好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存在并使之充分完善”(转引自李振中等主编《阿拉伯哲学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第75页)这里体现了法拉比伊斯兰文化精神对亚里士多德与新柏拉图主义的调和与阐释。“美在完善”确实是亚里士多德与新柏拉图主义可以沟通的基本点。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美就在于对审美者人格结构的“净化”与“完善”。这种美也就是亚氏的中庸之美,是一种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诗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第1版,第63页)是一种遵循或然率的符合事务本来应该如此的理想美。而这种美实际上只存在于对其所谓的“第一形式”不断追求的过程之中。这个“第一形式”与柏拉图的“理念”、新柏拉图主义的“太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法拉比那里,伊斯兰教的“真主”就是“理念”“太一”“第一形式”,是世界万物存在之第一原因,也是最完善、最美的。由此,他以著名的“十大理念说”完善了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美在完善都包含着很大的成分、善的因素。因此,法拉比的“美在完善”同样具有其追求幸福、“万事中为上”的崇高美德。而这一点又有着与中国美学“美善合一”相似之性质。这里体现着法拉比中国美学精神的因素。

上一篇:(一)小说观 西方现代小说美学受现代和美学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