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还如体现着伊斯兰精神的萨玛舞蹈,以动作的朴实有力、音乐节奏刚健有力展示着维吾尔族人民豪放而又热烈的审美追求。与此风格迥异的是,这一时期的则以形式之优美、庄肃静穆的风格,表现着伊斯兰文化反对偶像崇拜、追求平民化古朴原始的审美风尚。正是这一审美精神,导致了维吾尔族民间工艺、图案艺术和装饰艺术的极度繁荣。
总之,无论理论还是实践,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维吾尔族有着丰富而深厚的美学资源。这一资源的全方位开掘必将对中国民族美学深入完整的把握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注释:
①关于“民族美学”,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美学”是指不同于传统的整个中华文化精神所形成的华夏美学。既包括中原和西部“两个文化圈”、“四个美学主干”。就中原而言,主要是指美学、美学、禅宗美学等;就西部而言,主要是指中国伊斯兰美学。狭义的“民族美学”专指中国除汉民族外的独具特色的各少数民族美学,如中国伊斯兰美学。由此而言,中国民族美学是一个由“两大文化圈”、“四大美学主干”、“多元一体”所构成的立体结构。需要说明的事,这里“民族美学”概念及含义,受到嵇文甫“民族哲学”的启示。在嵇文甫看来,“民族哲学”具有两个基本方面的含义:第一,“这种哲学为吾民族安身立命之所在,大家都熟闻乐道”;第二,“所谓民族哲学,不一定原来都是由吾民族所自造”。(见嵇文甫著《晚明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第184页)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少数民族古代美学思想资料初编》(本书编写组编,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
《福乐智慧》(尤素甫·哈斯哈吉甫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79年8月第1版)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