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文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艺术 [论文摘要(3)

2013-07-20 01:11
导读:三、怎样深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研究 要深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研究,首先必须明确一个问题:日常生活审美化中深层次的东西是什么?广告、流行歌曲、时

  
  三、怎样深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研究
  
  要深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研究,首先必须明确一个问题:日常生活审美化中深层次的东西是什么?广告、流行歌曲、时装秀、模特表演、酒吧靓舞、选美、咖啡厅、健身房、制造欲望的密集的影像,如此等等,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一切仅仅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浅表层面的东西。那么,什么是深层审美化呢?
  韦尔施指出,对浅表审美化“已讨论得很多,也被嘲笑得很厉害”,而对深层审美化“却不那么为人所知,虽然它更加重要”。韦尔施区分出两种审美化:浅表审美化和深层审美化。浅表审美化指物品的装饰、包装、外表的美化,以及流于表层的审美现象。深层审美化指的是:“审美过程不仅包裹了业已完成的、给定的物质,而且甚至决定了它们的结构,不光影响它们的外表,而且甚至影响其内核。”浅表审美化相当于霍尔所说的蛋糕上的酥皮,而深层审美化被韦尔施称为“物质的审美化”,它“发端于最基本的技术变革,发端于生产诸过程的确凿事实”,也就是霍尔所说的“美学已经渗透到现代生产的世界”。这正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审美化,或大工业批量生产中产品的审美化。我国学者也似乎没有注意到深层审美化的问题,如同韦尔施所言,“更加重要”的深层审美化在我国同样“不那么为人所知”。研究深层审美化,是我们深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重要路径。
  我们先看浅表审美化的例证。在1851年于伦敦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蒸汽机、纺织机上布满了哥特式的花纹,金属椅上油漆了装饰性的木纹。法国参展的一盏油灯,灯罩支架用金银材料制作,结构和纹饰十分繁复;美国座椅公司参展的弹簧旋转椅的腿采用了卷涡形式。这些浅表审美化的装饰受到了嘲笑和批评。过度包装也是浅表审美化。按照国际一般规定,包装成本不应该超过产品出厂价的15%,超过15%就算过度包装。我国每年生产的2亿吨生活垃圾中,有4000万吨包装物,其中很多是过度包装。例如,我国产品包装采用的是五瓦楞纸箱,而国外普遍采用三瓦楞纸箱,仅此一项就多耗材70%。我国一些产品,包装成本已经超过产品价格的30%。过度包装助长了奢华浪费、畸形消费的不正之风。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而产品内部形成的技术和艺术、功能和审美的统一则是深层审美化的表现。韦尔施没有具体阐述产品是如何被审美化的,但是他论述了与产品审美化的机制相类似的建筑。他要求建筑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文化活动。建筑有两个层面:现实层面和象征层面。在现实层面上,建筑提供了生活空间,给了我们活动的可能性;在象征层面上,建筑铸就了我们对都市和社会的观念,参与创造了我们的文化想象。例如,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主导它的形式语言是一块块对角斜切面,仿佛将这个三维的形体越来越化解为二维平面,如此愈是向上,角度愈小。有人在这栋楼中看到中国的竹子,节节升高象征着品格的升华。另外有人将这座建筑看作高科技的摩天楼,以数学的精确,将自身转化为几乎是失去重量的幽灵。这座建筑是深层审美化的例证。我们可以像“阅读”艺术作品一样“阅读”这座建筑,以审美的态度来欣赏它。这座建筑是深层审美化的例证,它的现实层面和象征层面和谐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的形式语言是从结构内部合乎规律地产生出来的。产品的深层审美化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如何把深层审美化的研究引向深入呢?有效的路径是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的实践活动,对不同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消费的全过程进行具体的、实证的分析研究,总结深层审美化的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新的实践,使美学理论为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服务。有些参与日常生活审美讨论的学者指出,我国的这场讨论显得空泛,没有研究审美化过程的原则和审美化的形成过程,也缺乏对某些审美化形式的评价和批评。正如费瑟斯通所言,“我们不应该将生活的审美当作是一个给定的东西,或者是人类知觉品性中的某种必然东西,它不是说一旦被发现,就可以用来复述所有以前的人类存在状况。相反,我们要研究的是它的形成过程”。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上一篇:【内容提要】 “中国性别诗学”研究执意于在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