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在美学研究中引进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论无疑是非常正确的,突破了原初的认识论,扩大了 美学视域,开启了一个从实践角度审视人类审美活动的新时代。但是,为什么引进后大家由开始时的兴致勃勃、满怀期望很快就变成了兴味索然、大失所望呢?
本来,美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也就是说,一个客观对象,或具体事物,总是人认为它美,人评价它美,而美相对于人而言的这种本质特点,必然客观地决定了,一个客观对象,或具体事物,作为一种审美对象,或审美事物,绝不是脱离人而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与人密切地相关的,也就是说,它实际上与人之间具有着、存在着一种客观的、现实的联系和关系,正如吕荧先生讲:“美不仅关系着物,它也关系着人……问题不在物与物的关系,而在人与物的关系。”④前苏联著名美学家列·斯托洛维奇也讲:“没有对人的关系,物本身就无所谓良莠好坏。”⑤试想,如果它是脱离人而孤立地存在的,它与人是无关的,那么它对人而言就是“无”,即没有意义,它还怎么可能给人带来一种美感愉悦或精神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满足,人还怎么可能喜欢它,欣赏它,并给它以美这样由衷的认识、反映、判断或评价呢?所以,还是吕荧先生讲得对:“论美,论美与好,论及人与事物的关系,就必须考虑到人与事物的 实际上的联系。”⑥而客观对象作为一种对象与人之间的这种客观的、现实的联系和关系,实际上也就是美作为一种意识所认识、反映、判断或评价的具体实际内容即审美价值,就必然客观地决定了,在研究中引进唯物主义的实践论无疑是非常自然的,反映了美学作为一门科学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实践才能赋予客观对象与人之间的这种客观的、现实的联系和关系 ,正如革命导师列宁讲,实践“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⑦,实践才是“事物同人所 需要它的 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⑧。进一步讲 ,因为并非所有实践都具有审美意义,即都能创造审美价值,所以,象马克思,相对人类的物质实践,把能够创造这种审美价值的社会实践明确地确定为审美实践,就是我们美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个必然的,也是合乎实际的选择了。
审美实践具有什么本质特点?与物质实践不同,如果物质实践从根本上讲是人创造物质财富,谋求生存,求得温饱,那么,审美实践从根本上讲就是人追求自我,在大千世界实现和敞亮自己生命的伟大价值和崇高意义。试想,如果不是这样,如果这个大千世界不反映人的自我,不反映和体现人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那么人就会感到自己活着的空虚和无聊,精神就会失去依靠,人还怎么可能面对这个大千世界,并从这个大千世界获得一 种实实在在的美感愉悦和人生的幸福体验呢?马克思讲:“我在我的生产中物化了我的个性和我的个性的特点,因此,我既在活动时享受了个人的生命表现,又在对产品的直观中,由于认识到我的个性是物质的,可以直观的感知的因而是毫无疑问的权力而感受到个人的乐趣。”⑨这就明确在说,所谓的审美实践,不是追求什么物质利益,功用价值,而是意在人的自我,意在人的生命表现,意在人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又讲:“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⑩这就是说,动物的生产是片面 的,它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人的生产则不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一方面,人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这就是所谓的物质生产 、物质实践;另一方面,人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这种生产才是“真正的生产”。马克思这里虽然没有明确讲这种“真正的生产”是什么生产,但它实际上指的就仍然是这种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确证,即审美实践,所以接着马克思就直截了当地讲:“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11)马克思还说:“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 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象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12)这就是说,通过这种生产,即审美实践,自然对象与人之间才统一起来,即建立了一种统一关系,这种统一关系就是审美价值。因此,这时的自然对象即“劳动的对象”就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即原始的自然或生野的自然了,而是一种具有了审美价值、审美意义的自然,是审美实践即“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审美实践的具体内容就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自然作为客体与主体—人之间在现实性上、在本质性上彼此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而正是有了这种审美实践,即“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人作为审美主体才可以从这种凝结、负载着审美价值的自然对象中由于感受和体认到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获得一种极大的美感愉悦与精神欢畅。
遗憾的是,基于对美的误读误解,实践美学根本看不到美与实践之间的这种实际联系 ,从而它也就不可能从这种实际联系出发来科学解实践,审视审美。拘泥于现行教科书,实践美学只讲物质实践,不讲审美实践,从而使得实践美学表面上以的实践理论为基础,实际上却直接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
实践美学的拥护者和研究者张玉能先生讲:“马克思和恩格斯也确实是从生产、劳动、物质的生产活动(劳动)这个‘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出发来谈‘实践’的,因此,作为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或起点的‘实践’就只能是:物质的生产活动,即劳动。”(13)抛开审美实践,只讲物质实践,这能说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具体实际吗?直率地讲,这是丢掉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固有精蕴,降低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高度和水准,从而从马克思主义那里倒退了。
进一步讲,既然有审美实践,既然审美实践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我们的美学研究抛开审美实践,却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物质实践,并把物质实践作为自己研究的基本内容,这种情况还正常吗?
再说,物质实践在根本上只是创造功用价值,而不创造审美价值,它怎么可能摇身一变,堂而皇之地成为美学科学的哲学基础或逻辑起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