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摘; 要: 世界的本质是人的创造,正是这种“创造(2)

2013-07-24 01:05
导读:; ; 他在阐述美学的对象时说:“美学应当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通过艺术来研究人类的审美意识和美感经验,通过

;
; 他在阐述美学的对象时说:“美学应当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通过艺术来研究人类的审美意识和美感经验,通过艺术来研究各种形态和各种范畴的美”。[7](P4)“从历史的经验中,出过去大多数美学家都是联系艺术来谈美的,美的本质的、人类的审美意识,也都集中地反现在艺术中;人类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更是通过艺术来建立的。”[8](P35)艺术来自于心灵世界的感悟,对于一个没有艺术思维的人来说,他就无法欣赏艺术,而“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实高多少,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8](P28)只有人才能欣赏和创造艺术,而通过艺术的是人摆脱动物本能提升为真正意义的人的一个必然过程。这正是蒋孔阳思想的人本性的反映,这种思维模式是以人为主体、尊重人性的实践。因此,他毫不讳言地探讨“意识”、“直觉”,作为客观实践的理性的补充。他不象旧唯物主义那样把美的客观性归结为事物的自然属性或典型性,而是认为美的客观性主要在于的性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它的特殊性——人性。
;
; 他还说:“所谓客观的并不一定是指要存在于物的当中,作为一种物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列宁说:‘客观的=在我们身外的’。那就是说,所谓客观的,就是独立存在我们的身外,不以我们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美,就是存在我们身外,而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1](P47)美的客观性就在于美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无论是黄河奔涌的浪花所迸溅的美,还是理·查德演奏《命运》那激动人心的旋律和音符所迸发的和谐美,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是主观性很强的“艺术美”,还是客观性较强的客观的积淀的美,这些“美的各种因素也必须围绕着一个中心转。这个中心是什么呢?这就是人。美离不开人,是人创造了美,是人的本质决定了美的本质。”[8](P160)在蒋孔阳美学思想中,无论是对美的历史性研究,还是对美的逻缉性建构,都融贯着一根思想主线,那就是由美和人的契合来谈美。一方面,侧重于向现实的人的提问,因为只有人才是美的真正拥有者,而人的存在和发展总是呈现为一种历史的发展过程,并由此不断地显示出自我存在的现实性和有限性,从人出发走向美,正是要向人自我存在和自我创造进行追问,在追问中理解人在美的创造过程中所具有的自我提升和超越的力量;从美出发走向人,则侧重于向人的现实提问,因为人在本性上必然是自由的存在,人总是在自身的生活世界中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在现实的人的世界中期盼着人的现实这一理想世界,换言之,人必然是审美的存在,美对人而言,正是以人作为审美的存在这一目标来揭示现实的人的存在境况,从理想性上阐释人最终拥有人的现实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
; 马克思重视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认识价值与功利价值,但认为艺术魅力的真正所在不在这些方面,而在人的特定的审美;马克思对人的审美心理或审美趣味的理解,不光注重人所生存的社会,还注重人的自然史,人性的一般倾向以及人作为理性动物的心理特征和规律。马克思差不多是有意识地把人们引向人的特殊性的领域,没有介意唯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所造成的困扰。在由美学而到具体的文艺创作中,蒋孔阳或强调作家的主体意识和客观的人格力量,或强调文艺创作的社会责任感及其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因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不满足于现实,他有理想,他要奔向未来,美是人奔向未来的彩虹,是不断追求的价值和理想”。[8](P35)这样,蒋孔阳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想,较为充分地说明了美对人类的必要性。
对一个美学家来说,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作为一个美学家的本质力量,关注人类的未来,在理想性上表达出人类审美创造的走向和目标,应该说是最富有人本性的追求。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人生领域,在、宗教、、艺术还是科学技术等领域,哪里有主体的实践创造,那里就构成认识论意义上主客相契的审美关系,那里就存在本体意义上的不同层次、侧面、品格的美。蒋孔阳不仅认为美在于创造,而且认为美学“恒新恒异”的理性精神与当代意识也在于创造,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创造美。




;
; 蒋孔阳是从艺术的这个主要途径来培养人的,通过艺术在美育中的核心作用来塑造美的人格,同时培养更有人性的人。艺术的感化作用不同于其他的感化作用,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象”,让人耳濡目染之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生命的凝重。宗白华曾经将人生归纳为几个境界:“功利的”、“伦理的”、“审美的”、“宗教的”,这样的看法刘海粟在纪念弘一法师的文章中也认为,“审美的”境界在人通向自身完善的途径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对于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艺术在形成人的价值意识时,也不同于其他的意识形态,它教给人用直觉思维和理性思维一起去感悟社会与生活的本质,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显然,艺术的审美过程。同时也是对欣赏者的情操的净化过程,对人性的深化过程。在美育的情感体验中,主体会不知不觉地经历着心灵的整合和感染,从情感深处感到愉悦和满足,从而站在精神的层面上突破世俗的生活关系,让自我的精神升华。而且,艺术的美育作用,“还表现在它是人们心灵的流露,是一个时代人们的共同心声。”[9](P260)这种强烈地共鸣,又是人性的净化过程。“哀乐由乎人心,人心来自生活,因此,真实地反现了生活的艺术,应当能够深入人心的最深处。不深入到人心中最隐微角落的艺术,不是真正第一流的伟大艺术。”[9](P261)如果一个人在美的艺术面前无动于衷,他就很难从生活中挖掘出笑的花朵,没有趣味的人也就黑白和美丑难以区分,“文质彬彬”的人格美更难以实现。人们之所以在美的面前体现出或愉快或惊羡的心情,实质上是人的力量的自我实现与肯定。“审美欣赏所关心的,实际上是一个人作为人的价值问题”。[9](P204)只有当美的心灵投入到自然事物,美就会将人生打扮成美丽的花朵,最终结成累累硕果。可见,美育不是一般的陶冶,而是具有更高层次的带有终极意义上的对于人自身的追求和超越。美的人格,也就是真、善、美相统一与契合的人格。这种理想的人才是我们的社会形态所需要的理想形态的人。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
; 蒋孔阳作为当代中国较有成就的美学家之一,他的美学在实践的基础上突出主体尤其是人永恒的创造个性,以开放的美学体系中包容和尊重人的创造个性,体现出较为自觉的当代意识——对于当代人精神的自觉关怀。审美的教育培养更有人性的人,使人更有理想、更有目标。同时,审美又是人的精神家园的重建的一条纽带。蒋孔阳的审美教育追求正是这一点。通过美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将在富有朝气和充满活力的当代社会中出现更多的理性与感性相契合的、自觉地完善自我和追求更高层次的文明个体。这正是我论述蒋孔阳美学思想的意义所在。
上一篇:内容提要 中国古典比较突出地体现着东方式的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