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内容摘要】丑是一个复杂的美学现象,无论是(2)

2013-07-27 01:07
导读:概言之,现实丑和艺术美在审美的终极意义上是内在统一的,通过对现实丑的否定,来达到对艺术美的表现,这正是现实丑与艺术美的内在契合,也是现实

概言之,现实丑和艺术美在审美的终极意义上是内在统一的,通过对现实丑的否定,来达到对艺术美的表现,这正是现实丑与艺术美的内在契合,也是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的实质所在。

三 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的途径

既然现实丑与艺术美在表面的表现形态上总给人一种对立的感觉,而在审美的极终意义上可以找到契合点,那么,显而易见,二者已构了对立统一的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着的对立面双方,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着它的相反面转化。因此,丑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途径,可以转化为美。关于丑向美的转化,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和描绘一副美丽的面孔’是两种决然不同的事”。美丽地描绘实际上就是对艺术美的创造,无论这副面孔是美还是丑,只要能够美丽地描绘,就可以引起人们审美的快感。面对罗丹笔下的丑陋不堪的老妓女,人们惊叹不已;看到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人们在大笑之后细细品味。这些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丑陋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容易找到原型的,但是原型并不美,而只有经过那些艺术家们用上了他们的点睛之笔,化腐朽为神奇,变污泥为黄金了,才能实现丑陋形象的艺术魅力。那么,最关键的是:需要怎样的“美丽地描绘”才能够起到“点石成金”的功效呢?

1、 现实丑向艺术美的转化必须以符合规律的现实真为基础

  提起美,我们可能一下子就可以联想到真和善,但是说到丑,大家可能就忽视了真的存在。其实,生活中的丑之所以可以转化为艺术中的美,就是因为,经过作家艺术创造之后的作品本身是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作品是否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就直接决定着对丑的刻画的成败。
首先,艺术美丽是离不开真实的,要把生活改造成艺术美,并不是要改造生活丑的性质,而是要把丑描绘得逼真传神。《红楼梦》中描写王夫人在金钏儿投井死后的心理活动就是一段真实的反映。金钏儿投井显然是王夫人的躯赶间接造成的;人死了,作为一名奴婢,自然无人追查王夫人的罪责。但王夫人内心深处却开始愧疚起来,独自在房间里垂泪。宝玉百般劝慰,王夫人还是叹道:“虽然如此,到底我心理不安”。这岂不是真实的情感流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人信服王夫人的生活丑。恶人也有她心善的时候嘛,可不要一棍子把人打死,这样就显得脱离现实了。当然了,《金瓶梅》中西门庆为瓶儿之死而落泪和这段描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人固然坏,在生活中也必然有其复杂的一面。相反的,一些粗俗的影视作品只是简单化地描写叛徒叛变,只要一声喊“用刑”,他们就一骨碌招了。这样描写丑恶的无能往往是忽略了生活的真实过分夸张,并不能引起读者和观众从内心深层对丑的批判,当然就没有半点艺术美的味道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我在这里强调的真,并不是指一定要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是指符合生活发展规律的真,即现实生活中的丑应该按照“本来如此”的原则来再现生活。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了现实主义尤其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之中。就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而言,由于把笔触伸向了社会的阴暗面,丑无疑成了重要的再现对象。著名画家罗丹正是强调以真为美,其代表作《欧米哀尔》塑造的正是一位年老色衰的妓女形象。这位在风月场上沉浮了几十年的受害者,衰老得如此可怕,昔日的音容笑貌早已在她身上销声匿迹。她是如此的干枯、瘦弱、难看:佝偻的驼背,枯瘪的乳房,满是皱褶的肚皮,真可谓集形体丑于一身了!当然了,在生活中,我们是不可能看到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妓女,可是,我们每一个人又都会不由自主地承认欧米哀尔确实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只有这样的描述,才能真正逼真地去再现欧米哀尔那丑陋不堪的老妓女形象,只有这样的描绘才能被誉为“丑得如此精美”丑的艺术美正是通过塑造这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真实原型来体现那种对丑的深刻否定的。

2、 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必须以艺术创造的典型化为手段

  恩格斯曾说过:“一切真实的详尽无遗的认识都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7]。因此,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必须以艺术创造的典型化为手段,而所谓典型化,不是要改变丑本身的性质,而是按照生活本身的规律,对现实生活中的丑加以集中、提炼和概括,塑造出生动鲜明的典型形象,历史地具体地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使审美者从丑的形象中获得对历史规律和生活真理的认识。我们对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进行揭露,正是通过对反面典型的成功塑造来实现的。因此生活丑能否转化为艺术美,以及所能达到的程度,就取决于作家、艺术家对反面人物的塑造能否达到典型化的高度了。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陕西作家贾平凹的展示文人心灵的作品《废都》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玩世不恭、心灰志颓、咎由自取的当代文人典型。他把当代文人在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纠葛冲撞中尴尬处境和烦闷心情等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当代某类文化人的心灵轨迹的描绘,展现了光怪陆离的浮躁时代、晕眩时代的生活本相。但是,在性描写上,他却忽视了典型化原则。诚然,性描写、性意识是当代社会不可避免的问题,更是当代文坛无可推卸的话题。社会上什么性苦闷、性野合、性插足、性报复、性宗教——千奇百怪,光怪陆离,而文学作为人学自然应该表现人的这种情感欲望,不过应该是艺术地、健康地典型化的表现。如果只描写性意识,只强调生命意识,很可能会导致文学的非理性方面发展,显得故意逃避,可能作者正是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才抱着自己的所谓的现实主义的原则放开手来,使那些性描写一览无余,从而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这样,恐怕就显得太“黄”了些吧。性描写,固然不可回避,要放开来写,但却不能把它写成了“诱饵”,否则就成了一种形而下的滥调,随处可见“湿漉漉的一片”,流于直露轻浮的展览,显得缺乏典型化的提炼和升华。只有掌握分寸,通过艺术手段,将性欲艺术化、审美化处理,才能从表面上看起来丑陋的性爱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自然、最持久、最普遍、最强烈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在表现丑时,并不是去纯粹地反映生活中的丑的现象,而是通过艺术、典型化的方法,在显示丑的基础之上,进行主体能动精神构建,从而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生活丑的本质,让人们在毫无“邪念”的关照中更本真地体会生活丑的意义。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3、 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还必须以艺术家审美化的情感理想为源泉

上一篇:[摘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于德国的接受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