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摘 要:基于实践的知识论立场,科学、技术、工程(3)

2013-09-05 01:00
导读:2. 工程知识作为产业知识的“知识因子” 相对于科学和技术来说,工程往往发挥“集成”的作用;而相对于产业和经济来说,工程往往 是“基层单元”和“构

  2. 工程知识作为产业知识的“知识因子”
  相对于科学和技术来说,工程往往发挥“集成”的作用;而相对于产业和经济来说,工程往往 是“基层单元”和“构成单元”。相应地,工程知识往往作为产业知识的“知识因子”发挥 作用。产业知识主要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市场调研与预测、产品研发、产 品的标准与测定、营销策略、产品售后服务制度等内容。而工程知识主要包括工程规划知识 、工程设计知识、工程管理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工程安全知识、工程运行知识、工程环境 知识等内容。同类工程或不同部类的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运行和管理等都在不同程度 上影响着产业的组织、结构、管理、产业政策和市场,乃至对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 务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产业知识的“知识因子”,工程知识在产业中的作用不容忽 视。
  
  三、 工程创新的知识链视角
  
  尽管就工程的实践“造物”而言,工程知识只是作为“造物”(实际目的)的手段而发挥作用, 但这并不说明工程知识不重要。相反地,工程知识是人类知识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从知识 分类和知识本质上看,工程知识还是“本位性”的知识而不是“派生性”的知识[12] 261。在工程创新成为创新的主战场、知识创新成为创新活动的核心的当今时代,从STEI四 元知识链的视角探讨工程创新有着重要意义。
  1912年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所谓创新就是一种生产函数的转移,或是一种生 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其目的在于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并且他将创新概括为五种 形式:①生产新的产品;②引进新的生产方式;③开辟新的市场;④开拓并利用新材料或半成品 供给来源;⑤采用新的组织方式[14]。后来他又在《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獻nst ability of Capitalism)一文中提出了创新是一个过程的观点[15]。针对熊彼特 创 新概念的界定,从知识角度看,知识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成为生产函数的转移中一个重要的参数 ,如追求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往往成为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这里的“高科技含量”一定意义上 反映着知识的“高”与“新”。尤为重要的是,知识也日益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与生产 条件的组合应用越来越受到知识型企业的青睐。知识已成为一种特质性的生产力[16] 。因此,从知识的角度看,创新是凝结于产品中的新知识并入生产函数中得以首次商业化应 用的过程。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工程设计是工程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在工程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莱顿对工程设 计的重要性作了重要的评价:“从科学的观点看,设计什么也不是;可是,从工程的观点看 ,一切都是设计。”[12]238下面以工程设计知识为典型,从四元知识链的视角对 工程创新进行分析。
  在文森蒂看来,工程设计知识包括基本的设计概念(运行原理和常规构型),设计标准和规格 ,理论工具(数学、推理、自然规律),量化数据(描述性和说明性的知识),实践因素和设计 手段(程序性知识)等。他还发现工程设计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知识的生成活动,工程知识的应 用是作为实际目的的手段而发生的[17]。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工程设计过程, 既是已有的工程设计知识的应用过程,又是新的工程知识的生成过程。工程知识的生产不是 目的,而是手段。
  就实践的工程活动而言,创新是工程本身的内在要求,是工程活动的灵魂。工程设计作为其关 键环节也必然体现和反映着工程创新。从四元知识链的视角来看,这种体现和反映表现在工 程设计知识的生产与应用上。工程知识既是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及相关技术的集成体,也是 产业知识的“知识因子”。在工程设计中,工程师要在一定边界条件下,设计出具体工程的运 行原理与常规构型、标准与规格、有关量化数据,并结合其他实际因素(如文化风格等)最终 拿出设计方案,描绘设计图纸。在这一过程中,在同时考虑技术性要素和非技术性要素的情况 下,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及相关知识进行集成,使得这一过程既包含对已有的工程知识的应用 ,也包含新的知识的生成。新生成的知识作为产业知识的“知识因子”最终凝结于产品的生 产中,从而实现创新。实际上,对每一项工程,无论是理念、规划、设计、实施,还是运行和管 理,在每个环节上都会发生或大或小、或局部或全局的创新。从知识的角度看,每一项工程发 生的创新总伴随新知识的生成,由于新知识的生成在工程活动中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所以它只 能被并入到一定的生产条件当中,形成新的生产函数,为建造出合目的性的人工物并通过进入 产业活动过程实现其潜在的经济利益服务。每一项工程的完成也预示着工程知识的一次创新 ,新的工程也酝酿着工程知识的再创新。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动工程创新。因此,从四元知 识链来看,工程创新是凝结于工程“人工物”中的工程知识被并入到生产函数中以获得首次 商业化应用的过程。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从四元知识链的视角分析工程创新,对知识经济时代现实中的工程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和实践意义。一方面,它为从知识的生成与应用方面探讨工程创新提供了一个符合时代特征 的理论视野;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按照工程知识如何在工程活动过程中起作用来实现工程创 新,进而探寻一种新的生产力,显然是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杜澄,李伯聪. 工程研究[CD2]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第2卷[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28-42.
  [2]殷瑞钰. 工程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8-23.
  [3]王大洲. 试论工程创新的一般性质[J]. 科学中国人, 2006,12( 5):31-34.
  [4]张秀华. 走向工程范式的创新[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19( 5):39-43.
  [5]王树国. 面向和谐社会的高等工程教育创新[J]. 科学中国人,2006,12(7):54-57.
  [6]殷瑞钰. 关于技术创新问题的若干认识[J]. 中国工程科学, 20 02,4(9):38-41.
  [7]约瑟夫•C.皮特. 技术思考[CD2]技术哲学的基础[M]. 马会端, 陈凡,译.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8.
  [8]Pitt J C. What engineers know[J]. Techne, 2001(3):17-31 .
  [9]邓波,贺凯. 试论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与工程知识[J]. 自然辩 证法研究, 2007,23(10):41-46.
  [10]殷瑞钰. 工程与哲学[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10.
  [11]Durbin P T.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nonacademic science andengineering[M]. Bethlehem: Lehigh University Press, 1991:60-79.
上一篇:摘 要:20世纪三次物理学革命之一的量子力学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