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身处魏晋更替之际,嵇康、阮籍表(5)
2013-09-14 01:13
导读::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 ③名教在当时基本上已沦为司马氏屠杀异己的工具。并且司马氏的心腹中,很多大讲名教的人,如何曾之流,反而是道德卑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 ③名教在当时基本上已沦为司马氏屠杀异己的工具。并且司马氏的心腹中,很多大讲名教的人,如何曾之流,反而是道德卑下之徒。阮籍说:“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纲纪。容饰整颜色,磬折执圭璋。堂上置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五言咏怀诗》之六十七)
; ④按:此外还有一处,“游心极视,思不出位”(《难自然好学论》),但此句是说,名教中人虽然纵心思虑极目观察,仍不能超出名教之外。此“游心”与前面几个皆不同。
; ⑤嵇康也讲“气”。《明胆论》云:“夫元气陶铄,众生禀焉。”《太师箴》云:“浩浩太素,阳曜阴凝;二仪陶化,人伦肇兴。”
; ⑥董仲舒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春秋繁露》卷十三《五行相生》)《易·系辞上》云:“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庄子也有“气”论,《知北游》云:“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万物一也。”虽然庄子更重视的是道,但这种万物一气的思想对于嵇、阮却有深刻影响。
; ⑦汤用彤先生说:“‘神’在阮氏学说中极为重要,因‘神’也可以说为元气。”(《魏晋玄学论稿》第14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 ⑧《大宗师》中有关于真人的大段描写:“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原文还有很多这样的描写,不一一具引)庄子与阮籍的“真人”相似,都是超脱于人的有限性之外,所具有的一种无限的与天为一的境界。
; ⑨徐复观先生说:“由庄学而来的魏晋玄学,可以说是‘清的人生’,‘清的哲学’;这只要把《世说新语》打开一看,便立刻可以承认。”(《中国艺术精神》,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269页)
; ⑩参阅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62-465页。
【参考文献】
; [1] 戴明扬.嵇康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 [2]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 1983.
; [3] 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 [4] 刘大杰.魏晋思想论[M].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 [5] 陈伯君.阮籍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 [6]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M].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 [7] 高晨阳.阮籍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 [8] 以佛学禅见释意境[J].云南民族学院院报, 1991,(1).
; [9] 朱良志.道家中兴和中古美学风气的转换[A].道家文化研究(第8辑)[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 [10] 徐公持.魏晋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 [11] 俞剑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 [1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13] 钱穆.庄老通辨[M].北京:三联书店,2002.
; [14] ; 陈延杰.诗品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
; [15] 舒士俊.水墨的诗情——从传统文人画到现代水墨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