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 [内容摘要] 在现时代的生机和活力,取决于它对(2)

2013-09-19 01:17
导读:三、发挥对经济活动的制衡作用 人活着,不为吃饭穿衣,求得温饱,最大限度地追逐那种物质利益或功用价值,而在活出自己,实现自我,顶天立地,有

三、发挥对经济活动的制衡作用

人活着,不为吃饭穿衣,求得温饱,最大限度地追逐那种物质利益或功用价值,而在活出自己,实现自我,顶天立地,有所作为,从而在这个世界上感受和体认自我生命的伟大价值和崇高意义,即进行审美实践和审美欣赏,一句话,进行审美活动。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就曾深刻地指出这一点,他讲,人生的目的不是去获取和积累那些僵死的、物质的东西,而是人生命的自我实现、自我观照,即审美实践和审美欣赏,也就是审美活动。如果人在这个世界上不能实现自我,确证自我,从而也不能感受和体认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那么人还活什么呢?

美学从形而上的高度或意义上确认了审美活动才是人生的最终目的的观念或思想,就必然使得人们在自己目前的经济活动中始终保持一种“我是人”的自觉意识,从而去充分地尊重自己,捍卫人性,维护人的地位和尊严,追求人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不会漫无限制、不惜一切地发展经济,甚至愚蠢和荒唐地以牺牲人为代价来换取或促进社会经济的一时发展或繁荣,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结果造成人变态,人格畸形,个性片面,精神萎缩,出现马克思所批评的人的“异化”,成为马尔库塞所批评的“单向度”的人。这样,无疑就对我国现时代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相应的制衡作用,从而有利于我国现时代经济和人之间的和谐与健康发展,使人的生存、人的发展也处在一种全面、和谐的自由与理想状态。

; 二

美学应该面对当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发言。

现时代,我国科技进步了,经济发展了,繁荣了,人民富裕了,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处在了一种严重的、前所未有的低迷不振和混乱无序状态,象西方现代社会一样,人们摒弃价值理想,消解意义世界,忘却终极关怀,在找到了物质上的栖息之所之后却丢失了自己神圣的精神家园,沦为心灵上无家可归的游子。

对此,美学同样可以从角度提出自己的科学批评和合理解释,以便尽早帮助和人们在一种殷实、丰盈的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也能开始一种充实而富足的心灵生活,保证人身心的全面、和谐与健康、深入发展。

一、为现时代人的精神危机寻找根源

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目前,人们精神方面的所有迷乱与困惑,实际从根本上都可以归结为迄今人们没有很好地处理和解决这个问题。

实际上,人活着,就在活出自己,实现自我,即进行审美实践,在此基础上,才形成审美欣赏,使人感情有所寄托,精神得到慰藉。只有借重美学,才能为人为什麽活寻找最终根据。

但是,过去,人们生活没有保证,整天为衣食忧心等,不可能认真考虑和解决这个问题。

现时代,随着经济的富裕,生活的富足,人们虽然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但是,人们还没有能够从美学方面给予科学回答和正确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人们为什么不出现失去了一种方向感、归属感,落入了一种茫茫无际的虚空和无奈之中呢?应该说,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显得苦闷、烦燥、惶惑、不安、失落、迷乱,出现了精神沙漠化,感情淡漠化,导致价值失落、信仰危机等,都是非常自然的,不可避免。

二、为人们构建神圣的精神家园和安身立命之所

如上所述,人活着,不为追求物质利益,获得实际好处,而在实现自我,观照自我,即进行审美实践和审美欣赏,这种审美活动无疑构成了人神圣的精神家园和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所。为什么呢?这就在,人如果沉溺于物质实践而不能自持、自拔,人就必然会丧失自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盲目的存在,就会感到不安,就会失去一种心灵上的自由、宁静和安顿。审美活动正相反。审美问题,说到底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观照问题,正是通过审美活动,人才不会丧失自己,而是落实了自己,感受和体验到了自己生命的伟大价值和崇高意义,这样,人生存的根据和理由就有了,人的精神支柱和感情寄托等问题也就随之解决。凭心而论,难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正是通过审美活动感受和体验到自己生命的伟大价值和崇高意义我们才感情有所寄托,灵魂得到了安顿吗?我国著名家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革命导师列宁曾讲用代替宗教,这些实际上就都在一定的意义上揭示了审美活动与人的精神、信仰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在我国,审美活动从古到今都实际地处在人们各种精神活动的最高层次、最高地位,显然也就在审美活动对人而言拥有一种形而上价值或终极意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是人的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所。

我想,为人类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寻找感情寄托,引导现时代的人们通过审美活动不断地感受自己,体认自己,使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不再总觉得自己“生活在别处”,总滋生一种所谓的“流浪情绪”,而是在一种殷实、丰盈的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也能开始一种充实而富足的心灵生活,保证人身心的全面和谐与健康深入发展,也许这就正是美学的神圣使命或用武之地,象欧阳友权在《人学美学的学理探源》中所讲的:“物质的殷实和丰赡远远补偿不了人类精神家园的花果飘零、满目疮痍,生命的享乐与苟欢支撑不了生命意义世界的坍塌与缺乏,理想火花的寂灭和生存必然性信念的消褪,逼着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理性,重新寻找生命的伊甸园,重新编织意义的纤索以拉住那走向深渊的人类列车。......正是在这里,美学找到了自身的用武之地。”①相信,美学一定能够为现时代人们精神世界的重塑或建构做出自己绝大的贡献!

美学应该面对当下社会审美化的大趋势发言。

我国现阶段,“个个都谈美之妙,人人追求美之味”,不仅艺术,而且大到城市规划、设计,小到房室摆设、人体服饰等等,人们几乎把自己的审美活动扩展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方方面面,“审美化正在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织原则”。

面对这种情形,美学应该也能够从审美的角度作出自己积极的回馈或反应,以便为这种情形提供健康而富有意义的价值导向、前进方向。

(一)为社会审美化的必然性提供根据

从社会形态看,随着目前我国经济的迅猛快速发展,人们已逐渐解决温饱问题,我国的社会形态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而这一具有巨大意义的社会转型或历史变迁无疑为我国目前的社会审美化奠定了一个坚实而深厚的物质基础。

从人的需要看,人的物质生活、功利追求满足后,人的精神生活、审美追求必然会提到人的重要议事日程,正如拉甫罗夫所说而为恩格斯所称许的:“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为增加自己的享受(着重号为恩格斯所加)而斗争......,准备为取得高级的享受而放弃低级的享受。”②而现时代,人们吃饱了,穿暖了,衣食无忧,人们为什么不从审美的角度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期望和更宏大的要求呢?时下人常讲,“富而思美,富而思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而正是人的这种高级的精神需要、审美追求,又为我国目前所出现的社会审美化提供了一种内在的强劲动力。

上一篇:爱情题材和死亡题材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