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摘 要】本文围绕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探

2014-01-08 01:05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摘 要】本文围绕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探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 要】本文围绕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探讨了康
    【摘 要】本文围绕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探讨了康德和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黑格尔对康德理论哲学的批判。康德通过设立“物自体”将思维与存在割裂开来;黑格尔则提出了以实践为中介的思维与存在同一观,并对康德的不可知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关键词】黑格尔 康德 思维与存在
  
  《思维与存在:黑格尔对康德理论哲学的批判》是弗雷德里克•C•拜塞尔在《黑格尔》一书中的精彩篇章。在这篇文章里黑格尔以思维与存在为主线,对康德不可知论的方法论根源进行了强烈批判。其批判的视角、论证的方法既有积极卓越的哲学贡献,但同时又有诸多缺陷。
  
  一、康德视域中的思维与存在
  
  康德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这是他二元论和主观主义的表现,也是他产生不可知论的根本原因。康德做出了“物自体”的假说,称在我们之外而刺激我们感官的客体为“物自体”,它是存在于经验之外,是超验的、无法认识的,认识只能达到“物自体”对感官刺激所产生的感觉表象。康德就思维与存在问题设定了两个截然分开的领域:即能够认识的此岸的“现象”世界,以及不能把握、不能认识的彼岸的“物自体”的世界,这就在思维与存在之间划定了一条不能逾越的鸿沟。康德在“理性为自然界立法”中阐释了这一思想;“自然界的最高法则必须是在我们心中……,不是在自然界里去寻求自然界的普遍法则,而是反过来,根据自然界的普遍的合乎法性,在存在于我们的感性和理智里的经验的可能性的条件中去寻求自然界。”他认为理智的法则来自于理智对自然界的规定而不是理智得自于自然界,这样就从思维与存在的二元论走向了主观主义。他在本质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也不承认思维能够把握客观存在的本来面目,否定了世界的可知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认识与对象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界定。他认为过去无论是唯理论还是经验论都主张认识应当符合对象,但这种认识论却导致了失败;应将其颠倒,假定用对象来符合认识,但康德的这一认识论却成为割裂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根本原因。他没有找到由感性到知性过渡和联系的客观基础,因此,既不能克服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片面倾向又不能廓清思维与存在的辨证关系,最终走向了二元论和不可知论。
  
  二、黑格尔思维与存在思想探析
  
  黑格尔认为思维与存在是辨证统一的,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他批评了康德将经验材料与知性概念截然对立的做法,认为康德机械的割裂了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只探求了认识进程的部分内容。黑格尔还认为经验材料整合统一于概念中,只有二者的同一体现真理性;只有用抽象的思维扬弃经验材料,将其还原为概念并以此来昭明自己的本质,才能真正达到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思维与存在的同一不同于谢林无差别的“绝对同一”,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同一,而是一个矛盾不断展开和发展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二者的相互转化,从而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黑格尔批评康德那种预先在认识活动之前确定认识的做法犹如要求人们在下水之前学会洗澡:“这和一个人在跳下水游泳之前,就想要先学游泳时同样的可笑。”“它不能达到目的,因为它本身就是目的——它不能达到它自身,因为它原来就在自身之内。”他的这个比喻非常精当、贴切,若想学会游泳,必须跳入水中亲自实践;若想达到认识的目的,就必须实际参加认识活动,而康德将认识能力与认识活动相割裂的思想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黑格尔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不是由此到彼的无条件的直接等同,而是在以实践为中介连接下的统一。实践是从主观性达到绝对理性的必要环节,它使认识主体不断扬弃自身及认识客体所固有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无限趋近客观性与真理性。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思想确立的前提和逻辑起点。
  黑格尔所构建的辩证体系是从纯存在开始入手,既犯了由思维到存在的本末颠倒的唯心主义错误,又混淆了感性和理性的直接性在把握纯存在时的作用。他为了突出思维第一性的原则,把理性的直接性机械的取代了感性的直接性,尽管突出了认识主体的能动性,但实质上却是思维对存在的湮没。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三、黑格尔对康德理论哲学的批判综述及理性反思
  
  首先,黑格尔主要基于12对范畴对康德的方法论进行了批判,同时也批判了康德的形式主义。黑格尔认为康德所讲的范畴都是思想的思想,里面没有内容。其次,黑格尔认为康德关于思维与存在的思想不属于现实的范畴。再次,黑格尔批判康德对理性持悲观主义,理性不能认识物自体,不能把握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康德把理性当作知性的范畴,作为思维的工具,理性构成一种假设和无内容的空洞的工具、手段。黑格尔认为康德对理性不能认识,不能从有限的东西达到无限,看不到范畴本身就是存在的统一,从而导致了思维与存在的割裂。黑格尔认为懒惰的思想,构成了康德图式化的静态的不流动的特性,是思想本身的惰性和图式化,忽略了时间和空间的存在。黑格尔认为康德的主观主义,以及在思维与存在之间设定的那道无法逾越的鸿沟,都是一种僵化的教条。
  弗雷德里克•C•拜塞尔认为黑格尔只是对康德进行了外在化的批判而没进入实质性的内在化的批判;黑格尔把康德的认知能力看成了构成性范畴,实际上应该是规范性的范畴,规范性处在过程中;黑格尔在对康德哲学原理的批判中并没有运用本质批评理论:他没有对康德理论前提的合理性及其结论推理的严谨性进行论证,其批判是表面的,是有失偏颇的,甚至说是批错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决不能因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时论证上的缺陷和结论上的错误就否定其重大意义,需要辩证的来看这个问题。黑格尔哲学在特定的时空中产生,难免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其批判的不妥之处是历史的必然,不能过于苛责。几乎所有的哲学体系抑或构成此哲学体系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都是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辩证否定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使哲学不断的由简单到丰富,由错误到真理,以达到螺旋式曲折的向更高水平发展。黑格尔哲学不是绝对的真理,它的一些思想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辩证的否定和扬弃,但是这一切都不能抹煞黑格尔作为时代终结者和时代开启者的伟大历史地位,黑格尔哲学所蕴涵的别具一格的精巧思辨和缜密逻辑是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上一篇:论文关键词:费耶阿本德创新现实意义 论文摘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