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一)引言; 在西洋史中,柏拉图是一位举足轻重的(3)

2014-02-27 01:13
导读:2.贯通三世的生死轮回观; 柏拉图虽然说「死亡」是灵魂从肉体中解脱出来的状态,但是灵魂从肉体解放出来时未必一定是完全纯净的,不是纯净的灵魂

2.贯通三世的生死轮回观;
柏拉图虽然说「死亡」是灵魂从肉体中解脱出来的状态,但是灵魂从肉体解放出来时未必一定是完全纯净的,不是纯净的灵魂是不可以立即重返永恒存在的理型界,反而要在生死之中不断轮回,直至灵魂完全净化为止。以下将对作为个体生命存在的「人」的轮回情况作一介绍。;
a.轮回的原因;
柏拉图在《斐德罗篇》中讲了一个神话,他说:「纯洁的灵魂若不能跟随神,甚么真理都看不见,而只是碰到不幸,受到健忘和罪恶的拖累,并由于重负损伤了它的羽翼而堕落地面,那么它就会遵循这样一种法则沉沦。」可见,如果人不追求真理、追求智慧,最后只会受到罪恶的拖累,沉沦于欲望之中而不能自拔,生命质素不断地下降。[17]柏拉图亦说如果人「转向一种比较卑贱的、非哲学的生活方式、渴慕虚荣,那么当灵魂不谨慎或醉酒之时,两颗灵魂中的劣马(激情及欲望)就很有可能乘其不备把他们带到某个地方,做那些大多数凡人以为是快乐的事来充分满足欲望。做了一回,他们以后就不断地做。」[18]可见当人追求非哲学的生活方式、渴慕虚荣及耽于逸乐时,就会失去智慧,并会为满足欲望而要于生与死之间不断轮回。;
b.不同形态的轮回;
柏拉图指出人依据自己所做的不同行为而投生到不同的肉体。「那些不去努力避免而是已经养成贪吃、自私、酗酒习惯的人,极有可能会投胎成为驴子或其它堕落的动物。」至于「那些自愿过一种不负责任的生活,无法无天、使用暴力的人,会变成狼、鹰、鸢。」而那些「养成了普通公民的善的人……通过习惯和实践来获得,而无需哲学和理性的帮助,……可能会进入某种过着生活,受纪律约束的动物体内,比如蜜蜂、黄蜂、蚂蚁,甚至可能再次投胎于人。」[19]而那些第一次再生的灵魂,柏拉图说他们不会投生于任何兽类之中而只会投生为人,不过他们会因应自己看见真实存在的程度多少而投胎成九类不同的人。看到大多数真实存在的人会成为智慧或美的追求者,看到最少真实存在的人会成为僭主。现将这九类灵魂投生为人的情况表列如下:[20];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类别;灵魂所投胎成的人;对真实存在的认识;
第一类;智慧或美的追求者;最多;
第二类;守法的国王或勇士和统治者;少些;
第三类;政治家、商人或生意人;少些;
第四类;运动员、教练或医生;少些;
第五类;预言家或秘仪祭司;少些;
第六类;诗人或其它模仿性的艺术家;少些;
第七类;匠人或农人;少些;
第八类;蛊惑民众的政客;少些;
第九类;僭主;最少;
;;;
柏拉图又在《斐德罗篇》249A中指出,所有投生于肉体的灵魂,如果是依照正义而生活的话就可以获得较好的命运,若不依正义而生活的话,命运就会较差。换言之,人若依正义而行事的话,生命质素必定可以得以超升。那么要多久才可以脱离生死轮回呢?柏拉图说是要一万年,不过如果人能用爱欲来追求智慧的话,只要三千年就能得到解脱(恢复羽翼、高飞而去)而返理型界中。;
3.如何透过爱来净化灵魂;
其实,柏拉图探讨「生从何而来」及「死往何处去」这两个问题,最终的目的都是要确立现世的意义,要为现实人生找寻安身立命之归宿。正正因为认识到自己的前世、今生及来世的生命走向,亦意识到自己灵魂的不死,于是人生就有希望,人才能够有意义地生活下去,才能够选择自己应该要做的事情去做,逃避自己认为不应该的事情,逐步逐步提升自己生命存在的质素及价值。;    书目;
1.柏拉图着、王晓朝译《柏拉图全集》卷一、二 左岸文化 2003年4月初版;
2.柏拉图着、王晓朝译《柏拉图全集》卷三 左岸文化 2003年7月初版;
3.柏拉图着、王太庆译《柏拉图对话集》 商务印书馆 2004年1月初版;
4.柏拉图等着、刘小枫等译《柏拉图的会饮》 华夏出版社 2003年8月第一版;
5.程石泉着《柏拉图三论》 东大图书公司 1992年6月版;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6.曾仰如着《柏拉图的》 商务印书馆 1998年4月2版2次印刷;
7.汪子嵩等着《希腊哲学史》 第二册 人民出版社 1997年5月1版第2次印刷;
8.傅伟勋着《西洋哲学史》 三民书局 2004年3月二版;
9.张志伟主编《西方哲学史》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版;
10.邬昆如着《西洋哲学史话》 三民书局 2004年1月增订二版;
11.段德智着《死亡哲学》 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4年8月初版一刷;
12.冯沪祥着《中西生死哲学》 博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1年2月初版;
13.杨绍南着《人生哲学概论》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6年3月初版第七次印刷;
14.Alexander;Nehamas;&;Paul;Woodruff,;“Plato’s;Symposium”,;;Hackett;Publishing;Company,;1989.;
15.Brian;Proffitt,;“Plato;within;your;grasp”,;Wiley;Publishing,;Inc,;2004.;
注释:;
[1]转引自段德智着《死亡哲学》,页70。;
[2]这五篇对话录分别为:《斐多篇》(Phaedo)、《斐德罗篇》(Phaedrus)、《会饮篇》(Symposium)、《国家篇》(Republic)及《蒂迈欧篇》(Timaeus)。;
[3]见《顺治皇帝归出词》。;
[4]参阅《蒂迈欧篇》,27C-36D。;
[5]参阅《蒂迈欧篇》,40A。;
[6]有关神造人的具体过程,可参阅《蒂迈欧篇》,44D-46C。;
[7]引自王晓朝译《斐多篇》,64C。;
[8]详见《斐多篇》,81B。;
[9]详见《斐多篇》,80E-81A。;
[10]详见《斐多篇》,82C。;
[11]详见《斐多篇》,70E-72D。;
[12]详见《斐多篇》,72E-77D。;
[13]详见《斐多篇》,78C-80C。;
[14]详见《斐多篇》,102A-107B。;
[15]详见《国家篇》,611A-611C。;
[16]详见《斐德罗篇》,245C-D。;
[17]引自王晓朝译《斐德罗篇》,248D。;
[18]引自王晓朝译《斐德罗篇》,256C。;
[19]引自王晓朝译《斐多篇》,82A-B。;
[20]详见王晓朝译《斐德罗篇》,248D-E。;
[21]即突破自己的局限,从感觉经验开始层层突破,最后直接把握理型的真实。并且当自己的生命超升了之后,还返回洞窟救度其它人,教他们认识理型的真实世界。;
[22]一般认为柏拉图的轮回思想是自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的。;
Copyright;(c);Hong;Kong;Society;of;Humanistic;Philosophy.;All;Rights;Reserved.;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上一篇:论文提要 祁克果思想的主导背景是要在启蒙以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