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文关键词:王安石 经世致用 教育伦理 论文摘要(2)

2014-04-06 01:00
导读:二、养之以性 养之之道,即栽培扶植发展人才的方法。养含有教育、培养、造就人才之义。王安石将教和养作为陶冶人才的两个并重环节,是有深刻含义

  二、养之以性
养之之道,即栽培扶植发展人才的方法。养含有教育、培养、造就人才之义。王安石将教和养作为陶冶人才的两个并重环节,是有深刻含义的。教,重在学校对未成才者的知识、技能教育,强调育才以学;养,重在朝廷对已为官者的道德思想的培养,强调养才以护。 科教论文网 http://lw.nseac.com/  第一,“博询众庶”。荐举是宋代重要的举官制度,它有利于破格选材,“收其俊伟以补王官之缺”(《文献通考·选举考》)。但荐举法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弊端,如一些官员滥发荐章,收买人情,导致所荐不实,而无人推荐,虽政绩优异,也难以升迁。于是,王安石大声疾呼,荐举不能以“一二大臣以为贤而已”,必“博询众庶”,使“国人皆日贤”(《王安石全集·论馆职札子二》)。
第二,面试审察。王安石认为,被推举之人尽管国人皆日贤,但仍未可信用,尚须躬察见,而后用。所谓察见,他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解释说:“欲审知其德,问以行;欲审知其才,问以言。”审问的内容必须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考察被荐者的洞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必须实地考察被荐者的才能和德行。王安石的这种察见法具有“情景模拟”或“案例分析”与背景调查相结合的测评特点。
第三,试之以事。王安石继承发展了前人的实践检验人才的理论,不仅明确提出了“试之以事”的识才原则,而且进一步提出了以实践结果“事功”作为检验人才标准的观点。他在《材论》篇中曾设问:’‘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答复是:“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这才算真正的人才。就是说,处理事务的实际效果才是检验人才能否的唯一标准。用实践效果来检验人才,不能凭一时一事的实践,而应以较长时间和多事的实践为依据,这又是王安石识才论的一大独特见解。他说:“访问以事非一事、而后可以知其人之实也,必至于期年所访一二十事,则其人贤不肖审矣,然后随其材之所宜任。”(《王安石全集·论馆职札子二》)这种以多事鉴察人才的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认识论,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为悲,考察人才不能凭一时一事作定论。 科教论文网 http://lw.nseac.com/
上一篇:论文关键词:儒家和谐思想和谐社会价值维度 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