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儒家责己与责人的道德要求(4)

2014-06-20 01:11
导读:实际上,儒家责己、克己的观念并不应该直接导致天理、人欲的截然对立。这从儒家内部对只任于天理而灭绝人欲的批判中可以获得证明。戴震常以对天理

实际上,儒家责己、克己的观念并不应该直接导致天理、人欲的截然对立。这从儒家内部对只任于天理而灭绝人欲的批判中可以获得证明。戴震常以对天理、人欲对立的竭力批判而著称。《孟子字义疏证·理》说:“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是故欲不可穷,非不可有;有而节之,使无过情,无不及情,可谓之非天理乎?”[29]但又反对一味的纵欲放荡。“若任其自然而流于失,转丧其自然,而非自然也;故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30]道德理性是自然欲望之中的必然之则,以理制欲,并不是消灭欲望,而是在理的统摄下,达情遂欲,使人的欲望都获得正当、合理、充分的满足。于是,理欲之间则应该始终维持这样一个张力:“节而不过,则依乎天理;非以天理为正,人欲为邪也。”[31]

四、不责而责

责人是必要的,但君子责人也应该讲究方法。孔子说:“朋友切切、偲偲”(《论语·子路》)。为恳求对方改过向善,君子总能够友爱地进行批评与指正。道德真理面前,朋友之间既要有所切磋,而又能和悦相处。韩愈在《原毁》中指出:“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32]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这样就不会使自己松懈散漫,麻痹大意了;对别人的要求则应该相对宽松,这样就能够与人为善,和谐交往。石成金在《传家宝》一书中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令其可从。”指出别人的缺点,攻击别人的错误,应该首先考虑一下别人的承受能力。一旦超出了别人的承受能力,则难以达到劝善的目的,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同样,引导人向善,也应该因材施教,有所针对,而不能要求过高,超出了他所能执行的范围。

君子责人绝不能走到刻薄而让人伤心、怨恨的地步。吕坤在《呻吟语·慎言》中说:“责人到闭口卷舌、面赤背汗,犹刺刺不已,岂不快心!然,浅隘、刻薄甚矣!故君子攻人,不得过七分,须含蓄以养人之愧,令其自新,则可。”[33]不留情面地责备别人,直到对方哑口无言、面红耳赤,无地自容,仍还喋喋不休,这样做尽管能够满足一时的痛快,其实也暴露了批评者自己心地狭窄、为人刻薄的一面。所以,君子攻击别人特别注意把握分寸,决不超过七分火候,以便留有余地,使对方感到惭愧,良心发现,从而改过自新。批评别人,以不激起对方的仇恨为边际和极限。指出、批评别人的缺点,并不应该借以显示自己的高明,而应该从善意出发,治病救人。所以君子责人从不以一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而始终让别人感到你是在尊重他、关心他、爱护他、帮助他,而不是嘲弄他、讽刺他、挖苦他而蓄意把他踩在脚下。责人太盛,容易让人产生反感,甚至铤而走险。那么,是不是就不要穷打落水狗了呢?要的。因为落水狗是敌人,不在仁爱范围之内,则理应置之于死地。

儒家甚至还提倡一种不责而责、无言而劝人进善的美德。《礼记·大学》说:“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34]君子自己具备的,而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不沾染的,然后才禁止别人。自己没有忠恕之心,却教育别人励行忠恕,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但吕坤在《呻吟语·修身》中更进一步地指出:“‘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固是藏身之恕;有诸己而不求诸人,无诸己而不非诸人,亦是无言之感。《大学》为居上者言,若是君子守身之常法,则余言亦蓄德之道也。”[35]为《大学》所主张的“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尽管是一种藏身之恕,但是,自己具备了某种品格,却并不因此而苛求于别人;自己身上没有的毛病,也不枉自批评别人,这也应该是一种不言而善的美德。

《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自己身上所具备的美德,然后才能够要求别人也同样具备;自己身上没有的缺点,然后才能够去批评别人,这固然是保全自己免遭别人怨恨的基本方法。但是,并不要求别人跟自己一样具备美德,也不按照自己的道德标准去批评别人的错误,到了这种程度则更能够让人发出无声的钦佩与感动。《大学》中所说的这句话是为居于上位的君子进言的,但如果这对君子是修身处世的基本法则,那么其余的话便应该是培养道德的基本方法了。

然而,仅有责人还远远不能解决全部的道德问题。在儒家,比责人更高明的方法则是积极感化别人,正确引导,提前防止他们犯错误。发怒不如说教,说教不如感化。[36]“智慧长于精神,精神生于喜悦。故责人者与其怒之也,不若教之;与其教之也,不若化之,从容宽大,谅其所不能,而容其所不及,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随事讲说,随时开谕。彼乐接引之诚,而喜于所好,感督责之宽,而愧其不材。人非草石,无不长进,故曰:‘敬敷五教在宽’[37],又曰:‘善诱人’[38]。今也不令而责之豫,不明而责之喻,未及令人,先怀怒意,挺诟恣加,既罪矣而不详其故。是两相仇、两相苦也。为人上者,切宜戒之。”[39]人的智慧来自于精神振奋,而精神振奋又来自于心情的喜悦。所以喜欢责备别人的人,与其发怒生气,还不如给予教诲;而与其教诲别人,还不如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别人。以宽让、温和的态度,原谅别人能力上的不足,容忍别人尚没有达到道德的要求,宽恕别人的无知,理解别人所不愿意做的事情。针对每一件小事而进行必要的讲解,随时随地进行开导与规劝。对方一定会被你的真心诚意所打动,自然也会喜欢自己所干的事情,感激你的宽厚,于是便会怨恨自己过去不争气。人不是草木瓦石,只要能够改正,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有所长进。所以,《尚书》提出施行五种教化重在宽厚,《论语》中孔子对弟子能够做到循循善诱。但如今,许多人没有下达命令给别人,就要求别人预先有所行动;自己表达不清楚,却要求别人弄明白。还没有指派别人,就先发怒,随意指责别人,怪罪别人却不清楚别人犯了什么错误。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双方积怨越来越深,彼此都会受到很大的伤害。特别是那些居处尊位的人,应该尽量避免发生类似的错误。

--------------------------------------------------------------------------------

[①]《尚书·商书·伊训》,见黄怀信《尚书注训》,第125页,齐鲁书社,2002年,济南。

上一篇:儒教的重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