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分化社会中公共行政的整合追求

2014-07-24 01:48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分化社会中公共行政的整合追求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市场的逻辑是人类近代以来推动时代发展最根本的动力。而市场逻辑

市场的逻辑是人类近代以来推动时代发展最根本的动力。而市场逻辑主导下的社会是一个不断分化的社会,这种不断分化的社会对政府治理模式最主要的影响是出现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分化,以及私人领域内部的分化,体现在公共行政领域就是两大主题,其一是“如何控制政府”,其二是“如何使政府有效率”,本质而言就是对分化社会的整合,就是政府在构建自身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提供更好的公共性。于是乎,新的社会形态的变革,不仅对思维范式提出的新的要求,而且对治理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标准;思维范式的革新,也会直接影响到治理模式的革新。

同时,市场逻辑下不断分化的社会历史的看,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当市场的分化局限在一国范围内时,是利益层面的分化,经济越发展,社会越分裂,这样的分化必然要求政府治理模式加大对社会的整合和调控,从哲学抽象来概括,就是现代性范畴的问题,体现在公共行政理论上,就是以“理性”为核心,追求效率至上、技术至上、工具至上的官僚制理论。第二个层面是当先发的资本主义国家把利益的分化由“一国之内”转化为“一国与他国”时,是思想层面的分化,经济越发展,社会越均质,这样的分化是社会大多数人都有条件去追求个性化发展的分化,因此必然要求政府治理模式减少对社会的控制和干预,创造更多的的条件让人们自我管理,自我实现,从哲学抽象来概括,就是后现代性范畴的问题,体现在公共行政理论上,就是以“语言”为核心,追求差异化、个性化、及时化的话语行政理论。

虽然当下中西方都面临着市场经济逻辑下不断分化的社会的现实,但由于基本国情、发展阶段、政治架构的制约,西方是第二个层面的分化,中国是第一个层面的分化。因此,通过对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历程的梳理,找到一面镜子和参照,从而反思中国近代以来社会转型的特殊性何在?中国是否处于一个完全异质于西方的独特文化传统之中?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追问是否本身就陷入某种西方话语?在经历了各种外来文化与制度力量的冲击后,中国公共行政理论的重构是否依然可能完全在自身脉络中予以解释?西方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历程在多大程度上与当下中国面临的问题具有相关性或相似性等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此,为了探索转型期适合中国自身政治气质、文化性格、社会土壤的公共行政理论的出路,笔者首先立足于西方近代自进入市场经济逻辑后的历史背景,对孵化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有决定性作用的社会形态和思维范式的种种革新进行了整体的宏观性把握;紧接着,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两种视角出发,完整的梳理了美国公共行政理论发展,尤其是行政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后的全部历程,重点并不是对具体的理论进行概念阐述,而是关注美国公共行政理论整体历程背后所经历的哲学范式的演化,分析出哲学范式演化背后社会形态的演进,挖掘出社会形态演进背后起根本作用的动力源,总结出公共行政理论在不同时期遇到的不同悖论和解决之道;在此基础上,结合转型期中国自身的实际,通过对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历程反思,从中挖掘出中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相接的平台与启发的关键;最后以此为底色,通过对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基石——“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反思,从本体论和方法论层面提出“让现代性充分发展:价值理性基础上的工具理性”与“让后现代性顺利到来:交往理性基础上的公共理性”的观点,并在如何本体化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罗列了主要的参考文献,也许对同样关注转型期问题的朋友有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著作类

[德] 尼采:《权力意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

[德] 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献给自由精灵的书》,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

[德] 尼采:《偶像的黄昏》,茂卫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德]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年。

[英]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法] 福柯:《疯癫与文明》,三联书店,2007年。

[法] 福柯:《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2007年。

[美] 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三联书店,1997年。

[美] 利奥塔:《后现代道德》,学林出版社,2000年。

[德] 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段》,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

[德]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

[德] 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

[德]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

[德] 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刘北成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

[英]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

[英] 迈克尔.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张汝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

[德] 乌尔里希.贝克:《自反性现代化》,商务印书馆,2001年。

[匈] 阿格尼丝.赫勒:《现代性理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

[美] 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美] 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

[美] 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科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美] 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加] 沙蒂亚.德鲁里:《亚历山大.科耶夫 后现代政治的根源》,新星出版社,2007年。

[加] 沙蒂亚.德鲁里:《列奥.斯特劳斯的政治观念》,新星出版社,2010年。

[美] 法默尔:《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

[美] 查尔斯·J·福克斯和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 戴维.奥斯本《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

[美] O.C.麦克斯怀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吴琼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美] 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译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美] 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美] 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方兴、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美]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新华出版社,1997年。

[美]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美]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

[德]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康乐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德] 马克思.韦伯:《学术与政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美] 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胜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美] 卡米拉·斯蒂福斯:《公共行政中的性别形象:合法性与行政国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

[美] 艾赅博(Guy B.Adams) (作者),百里枫(Danny L.Balfour) (作者):《揭开行政之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

[美] 威尔逊:《行政学研究》,网络单篇下载。

[美] 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

[英] 安德鲁.埃德加:《哈贝马斯:关键概念》,杨礼银译,2009年。

[英] 基思.特斯特:《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包亚明主编:《后现代与公正游戏——利奥塔访谈、书信录》,谈派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张康之:《论伦理精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0年6月。

张康之:《社会治理的历史叙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马俊,张成福,何艳玲(编者):《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危机与重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

颜昌武,马骏,牛美丽(编者):《公共行政学百年争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戴黍:《公共行政学中的批判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王巍 (编译), 马骏 (编者), 牛美丽 (编者):《公民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

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许纪霖主编:《公共性与公民观》,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

许纪霖主编:《现代性的多元反思》,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年。

许纪霖主编:《世俗时代与超越精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年。

许纪霖主编:《启蒙的遗产与反思》,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0年。

许纪霖著:《启蒙的自我瓦解》,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

高全喜:《何种政治?谁之现代性?——现代性政治叙事的左右版本及中国语境》,新星出版社,2007年。

曹锦清:《如何研究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期刊

丁煌:《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析评》,载《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丁煌,李晓飞:《正本清源:公共行政学身份危机之新考量——基于政治—行政二分视角的思考》,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7月第4期。

张康之:《公共管理热的冷思考》,载《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12月第6期。

张康之:《公共行政:超越工具理性》,载《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7月第4期。

张康之,刘柏志:《公共行政的既往开来之路—纪念伍德罗·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120周年》,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月第1期。

张康之:《论官僚制的实践困境》,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张康之:《从行政学的历史中解读我国行政学的研究方向》,载《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3期。

竺乾威:《官僚化、去官僚化及其平衡:对西方公共行政改革的一种解读》,载《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4期。

竺乾威:《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0期。

竺乾威:《“后现代”政府理论评述》,载《国外社会科学》,1993年10月。

张国庆:《公共行政典则规范更新替代与政府行政制度创新——兼论中国政府新公共行政典范的确立》,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张国庆:《公共行政的典范革命及其启示》,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年第5期。

周志忍:《公共悖论及其理论阐释》,载《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2期。

周志忍:《当代政府管理的新理念》,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陈振明、薛澜:《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载《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秦亚青:《国际关系研究中科学与人文的契合》,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张成福:《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张成福:《重建公共行政的公共理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论文出处(作者):刘海锋
    上一篇:论析异质性心理原理及其在广告传播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