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刍议先秦儒家人文思想在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中

2014-08-11 01:07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刍议先秦儒家人文思想在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关键词:先秦人文思想; ; 大学生   

  关键词:先秦人文思想; ; 大学生
  论文摘要: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是中华传统思想中最为灿烂的一部分,对促进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身心修养境界,塑造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塑造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先秦儒家人文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运用原则,最后指出了先秦儒家人文思想在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现实价值。

  当代大学生是在新世纪新阶段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担负着全面建设小康和谐,复兴中华民族的重任。先秦儒家人文思想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其“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可以激励大学生经世济用、励精图治;“天下为公”的献身精神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以义制利”的义利观可以启发大学生正确对待物质利益;“仁者爱人”的博爱情怀可以培育大学生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观念可以树立大学生自尊自强的人格;“内圣外王”的自我修炼思想有助于大学生铸造宽广平和的内在资质和阳光积极的外在形象。对促进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身心修养境界,塑造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塑造的影响因素
  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好的。但也应该看到,当前社会上许多领域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缺乏诚信、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政府官员化权力为资本、买官卖官、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上述不良社会大气候对大学生道德情操的塑造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一) 对大学生道德情操的影响
  市场经济通行的自由平等的竞争机制,为参与其中的每个人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人们在道德选择上不再是单一、封闭和僵化的,使得大学生对待社会现象不再用单一的道德眼光来看待,而是宽容地多角度地分析和评价。大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呈现多元化,其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注重自我价值实现意识增强,但集体主义的削弱则是道德上退步;思想开放是正确的,但完全否定又是失误的;勇于开拓,敢于竞争的精神是积极的,但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则是错误的。这些都导致一些大学生过分注重实用,理想观念淡漠,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信念。不少大学生过分夸大个人的价值,不能很好地把握好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讲求奉献少,希望得到多,注重自身太多,留心集体太少。
  (二) 西方道德观念对大学生道德情操的影响
  应当看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西方发达凭借其强势经济,大搞经济霸权和文化霸权,以影视传媒、大众娱乐、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输出他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中国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也就必然受到西方不良文化因素的影响。极端个人主义对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的冲击,使得不少大学生片面要求个人的自我发展,热衷于西方国家的“”、“自由”;极端利己主义对为人民服务道德要求的冲击,使得我国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惟利是图、投机取巧、尔虞我诈、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等行为;西方没落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价值观使得我国社会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大有兴起之势。这些都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产生了现实的无可辩驳的负面影响。
  (三) 多元化德育对大学生道德情操的影响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我国传统的德育环境单一、闭塞、稳定。传统的以学校为本位,以教师为主体,以德育知识为主要内容,以灌输为主要方法的高校道德教育模式,是与之相适应的。[1]然而,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生活和思考空间空前扩大,德育的课堂不在局限于一间教室,一所学校,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学生自身的经济文化结构趋于复杂化,学生的社会和家庭环境日趋多样化,他们可能因不同的身份特征和生活经历,导致在学校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发生价值碰撞和冲突。学校和社会、家庭环境的质地不再具有同一性,社会和家庭不再必然构成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支持,甚至可能是某种程度的背离。面对上述全新的德育环境,多样的德育问题和复杂的德育对象,传统的适合在闭塞和稳定的教育空间进行的道德教育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特点。
  (四)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情操的影响
  信息网络作为一种传媒工具,具有共享性、便捷性、隐蔽性、平等性、无空间性等特点,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面作用。在所的信息中,既可能是求真、扬善、臻美的信息,也可能是虚假、罪恶、丑陋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与世界各地的各种人发生广泛的、快捷的联系,造成各种不同的影响,形成特殊的间接道德生成关系。多元文化渗透与外部意识形态入侵的便捷,必然影响到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道德品质的提高和道德情操的培养。而且打破了其受从小到大所接受的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出现了重新分化组合,形成了矛盾、多样、不稳定的特征。由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上的特征,涉世不深,生活经验较少,对传统与现实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加之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脱节,导致众多大学生自身无法将社会规范转化为自觉实践,使个人的道德观念难以与社会主流合拍。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运用原则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可以行之于现代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是指传统本身不是一成不变之物,而是要在理解传统、解释传统的过程中增加对传统的创造与再铸。[2]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不可能彻底地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另起炉灶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要“要弘扬中华文化,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得到充分发扬。
  (一) 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是一种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民族文化的错误思想和理论。在道德上,表现为对传统文化遗产采取形而上学的全盘否定,是一种畸形的“殖民文化”的思潮,是一股极为有害的、瓦解民族精神和意志,摧毁民族传统的反动思潮。如果不坚决加以反对,任其发展,我们就将失去赖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我们应该以为指导,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充分发扬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先秦儒家人文思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 坚持批判性继承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其中关于人伦、品德、修身等方面的内容,包含着丰富的、积极的、具有人民性和科学性的精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吸取其精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对这些优秀的文化和道德传统,也要批判地继承,对于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中的糟粕,我们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在先秦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优良传统和精华成分,经过批判性吸收后,可以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但它决不能取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三) 与马列主义教育相融合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道德继承问题上,我们曾一度片面地认为,拥有了马克思主义,便拥有了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与人类优秀文化的联系,只看先秦儒家人文思想的阶级性而忽视其人民性、民族性和科学性,对先秦儒家文化和伦理思想采取了全面否定的态度,这方面的教训是值得认真吸取的。对待先秦儒家人文思想我们应当采用“扬弃”的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从性质上加以科学区分,吸收其中合理、民主、人民性的方面,消除其中反动、落后、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消极内容,使之与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融合,构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三、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在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现实价值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学习、借鉴这些思想,对于搞好高校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儒家重视道德教育的人文思想与高校坚持道德教育的首要地位一致
  首先,先秦儒家历来重视道德教育,这与高校要将德育放在首位的思想是一致的。在先秦儒家人文思想中,明显地存在着德高于智,把德育放在教育首位的思想。[2]先秦儒家之所以重视德育,是与他们对道德作用的认识分不开的。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是说,用命令来诱导百姓,用来整饬百姓,老百姓只是勉强克制自己免予犯罪,而犯罪是可耻的事情;用道德来教育百姓,用礼教来约束百姓,老百姓不但知廉耻,而且人心归服。[3]其次,承认不承认德育首位的实质是承认不承认道德的价值,以及道德价值大小的问题。实际上,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无疑需要,因为道德不能代替法制,但法制也绝不可能代替道德。由于社会生活纷繁复杂,任何完备的法律都不可能包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道德却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起着法律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实告诉我们,忽视德育,就难以保证培养人才的质量,从而影响经济建设及其他工作,影响现代化进程。我们必须牢固地树立德育首位的思想,并具体落实到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
上一篇:论从《与元九书》看白居易儒家文学观 下一篇:没有了